第三一零章 各有图谋(2 / 2)

玩赏天下 十月无涯 1790 字 25天前

“呵呵,谢谢!”李墨白呵呵一笑,却是不说自己是否去预展上参观。

“对了,李先生,这次来我们还带来了一幅疑似大千先生临摹的徐渭作品,由于存在争议,所以撤拍了,还请李先生帮我们掌眼。”张群见李墨白始终没有吐口,只好继续诱之以利。

这幅作品的确存在争议,送拍人也同意私下交易,张群便拿出这幅作品当做见面礼,如果李墨白喜欢,自是可以以一个合理但偏低的价格拿下。

展开卷轴后,李墨白发现果然是临摹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真迹在故宫博物馆,这幅画可以说是徐渭一生真实的写照,仕途不如意,家道中落,人生所有的不幸都被徐渭占全了,但在这种条件下,徐渭依然是一代大师,书画文章诗词都是超一流的地顶尖水准。

“半生落魄已成翁,读力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首总结了徐渭一生际遇的诗,正是《墨葡萄图》上的题诗,表达了徐渭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传达出一位落泊怅然的文人形象。

李墨白仔细看了看眼前这幅立轴画,发现和原作相比,,笔墨酣畅,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姓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形不似而神似,的确有可以以假乱真,但是李墨白也发现了问题,这幅画中题诗书法显然和徐渭的真迹有区别,怎么看怎么觉着缺少那种饱经生活磨砺而更加肆意狂放的味道。

仔细想了想大千先生年轻时作品的的风格,倒是颇有几分神似,不过临摹大千先生的名家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所有国画家都曾经临摹过大千先生,李墨白也不确定这幅画的原作者究竟是谁,但很确定这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这幅画不错,不过要说是大千先生所临摹,恐也难以站住脚,不过总体而言,还是颇得青藤先生的画风,也算是较为难得了。”李墨白笑了笑,顿了一下又道,“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倒是愿意留下。”

李墨白这话的意思就比较有意思了,什么样的价格才叫合适,到底愿意留下哪幅作品?当然眼前的几人都是聪明人,自是明白李墨白所指。

“李先生,明后两天的预展是我们的第一站,接下来还有台北、纽约、旧金山、伦敦、等地,毕竟大千先生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买家,希望你能体谅。”张群笑着说道,意思也是说这幅画的价格恐怕不会低,如果你有意,那就要做好迎接恶战的准备。

李墨白笑了笑没有说话,陈润林便出言道:

“李先生,我现在是博古阁瓷器的粉丝呢,若是这次能带上几件博古阁的瓷器到欧美展出的话,相信效果会更佳,不知道李先生愿不愿意出手相助。”

李墨白闻言心中一乐,自己刚才略微松了口,这俩人就投桃报李的送出了好,倒也是有趣,“陈先生谬赞了,如果能提升预展的效果,是博古阁的荣幸。”

事儿就算这定了下来,陈润林便让一道前来的瓷器部主管和尚善联系,然后便告辞离去,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虽然李墨白没有直说自己要参加预展,但意思也很明显,就是不想声张。

送走了张群等人,李墨白开始分析竞争对手,仔细想了一遍,只有台湾的木千里才是竞争对手,大千先生是川人,不似齐白石是江浙人,因而国内没有特别强劲的竞争对手,或许在台湾还有更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毕竟这幅画的意义对于台湾人更加深刻。

“大坏蛋,你是不是对于那幅画志在必得?”蒋絮涵看到李墨白有些神不守舍的样子,给李墨白倒了一杯茶,笑着问道。

“当然,明天我们一起去看大师的名作,见过即拥有,即使拿不下,也要趁着这两天好好的观摩一番。”李墨白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感觉这丫头结了婚了还真有点媳妇儿样。

“你又不缺钱,干吗担心啊,咱用钱砸死所有的竞争对手。”蒋絮涵一脸坏笑道。

“哈哈,瞧你这小暴发户的样子,我担心的不是能不能拿下,而是担心舆论。”李墨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

“也是,虽然拍卖行说是保密,但是有心人自然知道是你,要是在网络上针对你的确是有点麻烦,谁让你这个大坏蛋竟然是青年偶像呢!”蒋絮涵坏笑着附和道,顿了一会儿,又歪着脑袋道,“大坏蛋,你咋这么笨啊,你可以先造势啊!”

李墨白闻言愣了一下,拍了拍腿道,“媳妇儿,你可真行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啊,咱现在就给咱母校捐一笔善款,这样别人想找茬也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