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蝉、螳螂与黄雀(1 / 2)

玩赏天下 十月无涯 1752 字 25天前

李墨白抵达维也纳后,先后参加了奥地利文学院和艺术学院的晚宴,其中奥地利的副总统也在晚宴中露面,这倒是让李墨白吃惊不小,不过也没有太过惊讶,在西方这是很司空见惯的事情,政治家向来比较亲民,而非高高在上。

西方政治家的亲民无论是作秀还是真心,都比国内的当权者装腔作势演戏一样的亲民要来的真实,毕竟政治家要等上高位,就必须赢得老百姓手中的选票。

应酬之余,李墨白自然要去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欣赏音乐会,这可是全世界音乐圈最有名的圣殿之一,不过随着金色大厅的神化,国内很多所谓的艺术家即使花再多的钱也要到金色大厅去表演,目的不外乎就是镀金后回国骗老百姓。

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

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之一。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建于1869年的皇家歌剧院(现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也就是国内通称的金色大厅,而维也纳爱乐乐团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

奥地利维也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如果到了奥地利要是不去欣赏金色大厅的歌剧,那基本上就等于没有去过奥地利,金色大厅每年要上映300场歌剧,可以说每天晚上都不重复,而且都是高水平的歌剧,虽然说近年来中国的那些狗屁倒灶的杂牌军也在搅局,但金色大厅中体还是保持了相当的水准。

李墨白这次过来的时间不算太好,奥地利除了驰名世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之外,还有在每年7月举行的“萨尔茨堡古典音乐节”,这也是最著名的古典音乐节,每年都能吸引全世界最顶尖的古典音乐家参加。

奥地利的主要人种为德意志人,官方语言也是德语,其中令人闻风色变的杀人魔王希特勒正是奥地利裔,现代文学之父卡夫卡、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都是奥地利人,足见这个国家是一个充满艺术细胞的国度,艺术因子几乎融入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

李墨白对于维也纳一点不陌生,在英国留学的时候便多次前来欣赏新年音乐会,不过每次来到维也纳李墨白都有种兴奋之感,感觉空气中都充满音乐的元素。

花了十天时间带着三个小家伙领略了一番维也纳的人文风情后,李墨白便前往萨尔斯堡,虽然还没有到音乐节的时候,但是萨尔斯堡同样是一座著名的古城,被誉为“北方的罗马”,凡是到了奥地利自是不得不看。

李墨白在奥地利欣赏歌剧与风景的时候,山鹰也带了几个人在奥地利西北部扮成游客寻找一个叫做‘希斯纳斯’的山谷。虽然只有一个大致的方位,但是对于山鹰等人而言并不算太难于寻找,奥地利也算是地广人稀的国家,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八百万人口,况且作为欧洲第十大城市的维也纳就占了170万人口,寻找起来还真是颇为容易。

山鹰虽然找到了一个曾经叫做希斯纳斯的山谷,距离德国非常接近,与萨尔斯堡也不算太远,倒还真是方便了李墨白前往现场观察一番。

“白少,我们用金属探测器尝试着探索过,但却没有任何发现。”山鹰几乎很少与李墨白公开见面,一般都是通过网络与李墨白沟通。

“那地方适合于建军事基地吗?”李墨白问道。

“我们仔细分析过,这儿的公路是二战期间修建,因此存在这种可能,但是并不确定。”山鹰回答道。

李墨白想了想,既然是一个不太出众的地方,但是能在二战期间就能通公路,显然能说明一些问题,“有没有和当地的老人了解当年的历史。”

“当地人多数都为外来人口,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二战。”山鹰又道,显然已经跟当地的老人沟通过,“查阅过当地的历史文献,文献记载纳粹曾经屠杀过当地居民,很多人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纷纷离开了家园。”

“好,继续查探。”李墨白心中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应该就是这个地方,“两天之后我亲自去看看。”

既然当年纳粹的屠刀高高举起,那说明这个希斯纳斯或许还真的藏有秘密,也许那份电文就是真实可靠的情报;暂时探测不出金属的成分也不算什么,山鹰等人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去寻找,自然不可能很快就能有所发现。

看过山鹰发过来的资料,李墨白发现这个希斯纳斯山谷看上去很平凡,虽说是个易守难攻之地,但也算不得绝地;纳粹当年也没有大开杀戒,只是将犹太人或屠杀或送集中营,公路也不是专门通向山谷,只是过境公路。

想到这里李墨白不禁有些疑惑起来,到底哪里才是真正的希斯纳斯?在奥地利德语中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地名,同样名称的地方还真是不少,只不过是多数都没有登上地图而已,这是到了德国之后才发现。

而在电文中却是没有具体的坐标,想来这应该是希特勒真正的藏宝计划,也许所谓的希特冷金库等都只是幌子而已,但是这个地方又在什么地方?有没有可能已经被希特冷本人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