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 / 2)

民国创业手札 晏央 3455 字 24天前

☆、第53章 工蜂

一切都犹如机械厂中的齿轮一样转动着。

掩盖在六大生产厂之后,高端材料加工厂、无线电技术研究部以及超微型无人扑翼机研制厂都在以极快的速度成长着。

虽然它们的规模远远比不上那几家早已公之于众的厂子,每家厂子的参与者只有几人到十几人不等,但恰恰是这三家秘密厂家,掌握着如今国内外最为尖端的技术。

如今,就连柏家都不知道这三家工厂——或者说是科研部的存在。也许在得知顾氏工厂研究出“喜鹊”之后,柏家能够猜到顾舒晗的手中还有更深层次的技术,但具体的情况,除了这三家工厂的参与者以外,不会有人知道。

“顾小姐,‘工蜂’计划有进展了。”在顾舒晗与柏煜的谈话结束后不久,超微型无人扑翼机研制厂的负责人钟易然来到了顾舒晗的面前,四十出头的他满脸疲惫,可脸上却是止不住的兴奋,他献宝似的将自己等人的作品递到了顾舒晗的面前。

顾舒晗仔细地打量了那只外形看上去与蜜蜂相差无几的、只是比普通蜜蜂大了一号的‘工蜂’,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好,你们能够这么快就突破瓶颈,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到了这种体型,想要在不影响实际功能的情况下进一步缩小扑翼机的体积,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不仅对材料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加工处理这一块,也很有难度。

在顾舒晗最初的设想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是制造出与普通体型的小鸟相仿的无人扑翼机,接着再不断改进技术,缩小这些“监控器”的体型,让它们变得像昆虫一样大,最后,生产出蚂蚁那样的“监控器”。

体型越小,意味着目标越小,越容易躲藏。

日后若是发射了人造卫星,也可以通过卫星监测获得一些信息。不过,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先不说顾舒晗对于这些不是事事皆精,就算她清楚地知道所有的原理和理论,想要把这些理论化为现实,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当前也只能做好当前能做的事。

“这只‘工蜂’虽然大体上制作成功了,可细节上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改进,比如说它的体型,是不是还可以再缩小一些?我知道,能够做到目前这种程度,对于大家而言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如果想要正式把‘工蜂’投入使用,这种体型是不可行的。除了监视监听、收发信号的功能之外,这些仿真生物最重要的就是‘仿真’,以此来确保其隐蔽性。如果不能够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入侵敌营,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还有,这种构造的‘工蜂’,信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由于体型的缩小,为其带来了许多弊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

说完问题之后,顾舒晗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钟易然认真地听着,边听边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做着笔记,越听,他的眼神就越亮:“好的,我明白了……原来这一块还可以这样弄……”

这场谈话下来,钟易然的脑海中又冒出了许多新的想法,现在,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验证一下这些想法了。

对于创新者而言,最难的就是抓住那一瞬而逝的灵感和想象,他们就如同在荒漠中旅行的旅人一般,最怕找不到行进的方向。而一旦找准了方向,就算路上有再多的困难,也困不住他们的脚步。

目前,在微型无人扑翼机制造厂呆着的几个人,都是研究狂人,他们自身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与顾舒晗配合的相当默契,也因此,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在华国现在连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飞机都没有的现在,这些人居然能够在顾舒晗的指点下制造出微型扑翼机,除了奇迹,难以找到其他用来形容这一切的词汇!

作为当事人的顾舒晗和钟易然却仿佛察觉不到这一点,他们一心只沉浸在继续革新技术当中。

在跟顾舒晗交换了想法并讨论完诸多事宜之后,钟易然就带着‘工蜂’的半成品,紧赶慢赶地赶回了厂子。有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他也就有了动力。

在‘工蜂’计划有所进展之后,紧接着,无线电研究厂也拿出了最新的研制成果。

在作战过程中,通讯这一块非常重要,无线电的进步,能够极大程度地改进作战的质量。顾舒晗会对这项技术有所了解,是因为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机组与塔台保持无线电通信非常重要,管制员要通过无线电对航空器进行管制,并将收集到的航行情报告知机组。

对于航空航天来说,绝对不是制造出飞机,给它建条跑道,一切就完事儿了。雷达监测系统、通信导航系统、防撞系统、精密或非精密着陆系统等等的研发也必须跟上。在种种研究过程中,顾舒晗接触到了很多领域的东西,如今,也为她开设一家家工厂提供了很多思路和参考。

不了解这一切的人,或许会认为顾舒晗是个全才,只有顾舒晗自己知道,她之所以能够将这一切处理得游刃有余,是因为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

在柏煜将有关于“喜鹊”的信息以及收集到的关于韩、张方面的情报带给柏总理和秦老后,顾舒晗几乎立刻就收到了柏总理和秦老的回应。

对此,顾舒晗丝毫不感到意外,只要有眼睛的人,都能够看到,“喜鹊”这项技术,能够在战场上带来多大的先机,而情报在很大的程度上又决定了一场战争的结果。

即使每年向敌方势力派去大批的间谍,所获得的机密情报依然十分有限。而“喜鹊”,却是个令被监视者难以设防的存在……

政府中,一间保密程度极高的工作室内,顾舒晗、柏总理、柏煜与秦老分坐在圆桌的各方。

应柏总理与秦老的要求,顾舒晗带来了“喜鹊”实物,除此之外,她的包里还放了厚厚一沓关于“喜鹊”性能的解说资料。

知道柏总理与秦老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顾舒晗以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言语向他们介绍了“喜鹊”的具体功能,监测范围,以及在使用方面的局限。

柏总理与秦老对视一眼,两人都有些激动:“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么,这真是太好了。”

就算“喜鹊”还有些缺陷又怎么样?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让他们倍感惊喜了。这些年,他们派去了不少经过专业训练的间谍,可由于彼此提防的缘故,传回来的消息总是真真假假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居然能够用这种方式,这样的技术来获取信息。

接着,柏总理和秦老提出用高价收购顾氏工厂生产出来的三只“喜鹊”,顾舒晗略略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从她把这些讯息告诉柏煜开始,她就没指望这三只“喜鹊”还能够留在厂里为自己服务。

以这样的天价将“喜鹊”卖给政府,以此来换得更多的研究资金和生产费用,倒也不错。三只“喜鹊”的总体交易价格,甚至能够抵得上顾氏武器厂几笔大订单的利润了。不过,“喜鹊”的科技含量,与那些武器又有所不同。就目前而言,就算定价再怎么高,也不为过。

接下来,超微型无人扑翼机的主要研究目标,会放在优化“喜鹊”的性能,以及根据功能需求不同,生产更多种不同型号的“喜鹊”上。继续研制“工蜂”,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工蜂”的存在,顾舒晗还没有打算告诉任何人,一是因为工蜂还没有完全研制好,二是因为“喜鹊”已经足够应付接下来的许多场面。

顾舒晗准备把“工蜂”当作自己更深层次的杀手锏来使用,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她才会让“工蜂”亮相。至于现在?实在没有必要。

“‘喜鹊’真的不能够扩大生产吗?”柏总理注视着顾舒晗:“这种类型的产品对于我们而言真的非常有用。如果你在生产方面有任何需求,我们都可以为你大开方便之门。”

“很遗憾,我们很难做到大规模生产。要知道,制造“喜鹊”的原材料,也是十分难得的材料,炼制的过程非常不易。撇开这些不谈,制造“喜鹊”的技术,目前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掌握。种种因素,制约着喜鹊的产量。”顾舒晗耐心地跟柏总理和秦老分析着:“不过,有‘喜鹊’的我们,总比那些什么也没有的人强,不是吗?”

柏总理与秦老都笑了:“也罢,是我们太贪心了。你说得没错,能够掌握这项技术,对于我们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了。”

数量不多?那就全部用到刀刃上!

稀缺资源自有稀缺资源的使用方式。

在顾舒晗离开后,秦老对柏总理说道:“我早就说过,那丫头不是一般人。她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一次比一次大。”

“恐怕是惊吓,而不是惊喜吧!”柏总理笑着回了一句。

“你小子,怎么跟你大哥说话呢!我会被那些东西吓倒?”

柏总理装模作样地思考了一阵:“那可说不准。第一次听说那玩意儿的时候,你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柏煜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对于自家父亲和秦老的相互调侃已经习以为常,直到这把火烧到了他的身上。

“小子,你什么时候能把顾丫头这座宝山给咱们娶回来?”秦老转向柏煜,调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