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 你说说看(二更)(2 / 2)

龙飞凤仵 莫风流 1780 字 21天前

宋宁咳嗽了一声,将卷宗拿出来了。

有人幸灾乐祸地看着唐太文,致以默哀。

“月前,微臣找到了两桩案件,一桩是保定府的案子,一桩是洛阳的案件。但由于回来的路上发生了一点意外,就没有去保定,而是直接回的京城了。”

“至于发生了什么事,那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可怕。”宋宁对赵炽道,“微臣能站在这里,真的是托您的福啊。”

赵炽扬眉,问道:“什么事,说的这般夸张。”

“截杀!将近六百人,高头大马手持长刀,在黑夜里将我们团团围住截杀我们。”宋宁开始说,“怎么回事呢,且听微臣慢慢说。”

她就开始绘声绘色描述那天晚上的事情,从进客栈到炸茅房、被大部队围杀到来了一群江湖义士救援,否则他们都得死。

重点是齐王受伤了,胳膊被砍差点断了。

在路上休养了几日赶回京城复命。

她说完,擦了擦眼泪:“经此一役,微臣感觉到生命的可贵,微臣一定好好活着,为圣上朝廷效力,发光发热把这一辈子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唐太文翻了个白眼。

“真是岂有此理,此事一定要细细查证清楚。”赵炽很生气,吩咐魏训昌,“事情在河南境内发生,传朕旨意,让他们十天内必须给朕一个满意地答复。”

“是!”魏训昌应了。

宋宁行礼:“微臣谢圣恩。”

赵炽颔首。

宋宁忙整理了情绪,掏出帕子擦了擦眼泪,喝了口水,刚才说的刺杀截杀的事情就翻篇过去了。

她开始抖落手里的卷宗:“由于发生了意外,于是只查了一个案件,就是这个天权二十二年的案子。”

“这个案子,经由洛阳县衙查证后,一路过河南提刑衙门到大理寺,又因死者堂兄王学冰一直申诉,此案最终落在唐太文手中,由他重审。”

“但结果却让人失望,他劳民伤财费时间的重查案件,却无视申诉人提供疑点和证言,糊弄了一番维持了原判。”

她话落,有人道:“这种案子到大理寺,说句实话,重查不易!”

宋宁看向说话的人:“下官重查了,并且查得很容易。再说,容易还是难并不是查案人的关键,真相才是!”

“如果办案的人嫌麻烦,嫌过程繁复而简化敷衍,那么此人就不配为官提刑!”

那人被她噎的没话说。

“申诉人王学冰当初提交的求证疑点就是王学柱的没有杀人动机。”宋宁道,“但唐大人无视了,糊弄了他定了此案。这一糊弄的,后果就是王学柱被斩首,一个大好青年平白含冤而死。”

“其次,真正的杀人凶手,又再次犯案了!”

有人听到这就吃惊了,这个后果就太严重了。

吕孝仁问道:“难道你带去的洛阳复审的廖苗氏案件,是同一个凶手?”

“是!”宋宁道。

吕孝仁叹气,摇了摇头道:“这确实不该发生的。”

“案件经过如此……微臣着手开始查办的时候,就发现了王学柱的疑点。他确实没有动机,因为在那天早上,他即将去读书了,这个机会是他等了十七年才等到的。他机缘巧合救了先生,先生才同意免束脩让他旁听。”

“也正因为此,他早早去打猪草,就为了早点去学堂。”

“这本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巧合,但凡用心查证,就一定会获知的。有了这一点,但凡有办案经验的人都会存疑重查,案子虽不一定能真相大白,但一定不会造成冤案,让一个无故的年青人冤枉被斩首。”

宋宁看向唐太文:“唐大人,我只想问您一句,这个案子到您手里的时候,您真正查过吗?”

“您找不到凶手我不怪您,可您不该看不出疑点啊!”宋宁质问道。

唐太文面无表情地回道:“我们是大理寺不过是复审,本官虽有责任却绝非主责,小宋大人应该问责县令等人。”

“他们是第一线办案人员,你说的这么简单就能发现的问题他们都没有发现,却来问责我?”

有官员附和唐太文:“是啊,这些查办案子县令捕快才是重责,唐大人顶多略有失察罢了。”

“笑话,这些基层办案的捕快他要是比大理寺卿厉害,那就是他们站在这里了!”宋宁道,“说话人人都会说,办事人人都会办,尔等吃皇粮,国朝一年这么多钱养着各位,百姓见到你们毕恭毕敬地爱戴着,你们就这样办事的?居然有脸和捕快对比责任?”

“长个脑袋的人都知道,官位越高担责任就越大。怎么,得好处表功劳的是你们,犯错的就只能是别人吗?”

宋宁盯着唐太文,走近一步,道:“唐大人说说看,这是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