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想沉溺在书堆故卷中,搜集大楚一朝雪泥鸿爪。
从记忆里得知,他今天要去一个叫水天影视城的地方,接受所谓的“采访”。会有很多晃眼巨痛的灯,还发出咔擦咔擦的声音,面前有一堆挤挤挨挨的人,他们手上会拿着奇怪的“机器”。被这个时代的人称为“记者”。
虽然很陌生,但这并不是揣错圣心,就下场凄惨的苛刻政治生态环境。
他御前写应制诗都自如的心理素质,其实不会太慌张。
他不怕,只是不适应。
想离开,找个地方隐居。
然而,那串刺眼的一亿赔偿金告诉他,如果赚不到这些钱币。他便需要继续当优伶十年,按照合约,上演技班、歌唱班的课程,每年拍摄一两部电视剧,参加什么真人秀节目……
陶清风的头巨痛。
不过他一直忍着,努力适应,就从这具身体的名字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文里化用古诗词和文论的地方,用※在后面提示。表示这不是作者自己原创。本来想把所有化用的原文都注释出来,但那又好像太显得掉书袋和考究了,或许会干扰朋友们看文的轻松感。所以“※”只提示非原创性,如果朋友们想进一步知道源处可以自行探索。
第3章 夭寿了文盲念诗了
到了水天影视城,沈阿姨先下车,跟经纪人小声讲了一下早上的事。苏寻听完沈阿姨的说辞,眉头紧蹙。工作这半年来,没有谁在日常生活里比他和陶清接触得更多。没听说他喜欢桂花。
难道是为了新角色作功课吗?陶清在《归宁皇后》里出演的叫做广积王子,听起来挺偶像化的人设。说不定有这种热爱花花草草的兴趣吧。苏寻心中欣慰。
好奇心暂且按下,现在还有正事要做。
苏寻一边拉开出租车后座,看到陶清正在打开随身的钱夹。苏寻心想:不得不说陶清之所以还能在娱乐圈有一亩三分地,完全是他这张天生人神共愤的帅脸。若不是那些作死的性格,肯定能晋升流量,而不是现在半死不活、小打小闹。
苏寻作为经纪人的事业心经常让他想去提醒陶清一些不合规范的举动,然而很多时候人类的生存欲望又把他制止了。
几个指头夹着两三张百元粉钞,陶清风递过去的时候,有一点迟疑,仿佛不太确定钱的数额。司机也一愣,抽了一张,然后把找零递给陶清风。
陶清风接过找零,仔细地端正理好,塞回了皮夹里。下车看到经纪人苏寻,脸上一瞬茫然,随即露出了礼貌的微笑。
苏寻被吓得抖一身鸡皮疙瘩。然而这个惊吓仅仅是开始。
陶清风一手按着头,眼神还有些混沌,一点点试探的语气:“苏先生?”
苏先生!?陶清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礼貌了?
苏寻和保姆飞快地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眼神中读出了默契的惊吓。他终于知道保姆含混表达,和嘀咕的“有点怪”是怎么回事了。
《归宁皇后》还没开机呢,他对温雅谦恭的广积王子的入戏,就这样深了吗?不可能吧,陶清什么斤两,他苏寻心中没数?
可是有个微小的声音在提醒:万一,真的改了呢?
陶清和苏寻的打招呼方式,有过拳头砸脸,有酒瓶砸脑袋,有衬衫兜头;称呼有“喂”,“你”,“那谁”。陶清的字典里,压根就没有“先生”这种字眼,他看得上的,熟的叫“大佬”“大哥”,不熟的叫“大腕”“大款”。
在经纪人失语表情中,陶清风对保姆说:“沈大娘,辛苦您了,先回去吧。”
比起从“沈阿姨”变成“沈大娘”的古怪称呼,得到了“您”的敬称是更惊诧的事,保姆用一种“瞧吧,我也快昏了”的表情和经纪人对视一眼。
前天夜里,陶清在车后座上“死球算了”那句话,骤然又冷冰冰浮现在苏寻脑海里,不禁让他打了个莫名寒颤。
那一瞬间,作为一个从小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下成长起来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苏寻,虽然大脑已经快烧坏,却非常不合时宜升起一丝下地狱也无所谓的念头——
——不管是伪装入戏,还是有别的隐情,真希望能一直如此。苏寻的脸上和背上不想再擦跌打损伤膏药了。哪怕赔偿都成了他额外固定进项。
作为陶清的经纪人,苏寻有超乎常人的坚韧耐心,其他经纪人在陶清手下都呆不下三个月,只有他能一次又一次顶着满头包,上交公司一沓赔偿材料。其心理承受能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但只要是正常人,谁愿意天天在高危中工作。
苏寻一直暗暗期待着,能调离陶清手下。虽然公司看他的表现,也找不到更适合的,他调离可能性并不大。但苏寻还是相信这个可能性,比陶清自己改好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但是此刻,他动摇了。
小陶哥,是不是吃灵丹妙药了?
“陶哥。你……”苏寻单刀直入,顿了顿:“你还好吗?”
陶清风深吸一口气,脸色有些苍白,一手按着太阳穴,似乎头晕。
离剪彩仪式入场只有十分钟了,今天的媒体采访,陶清大概不能参加了。苏寻很人道地想,他看起来不舒服,得回去休息,估计还要汇报公司上级……
陶清风慢慢抬头,扫到水天影视城上方悬挂的《归宁皇后》的宣传条幅,浓墨重彩的标题下,是一身华服的女演员钟玉皎,背景大漠孤烟。
陶清风又朝苏寻笑了笑,礼貌的笑容,由那张熟悉的脸现出来,真是让苏寻觉得太违和。
陶清风道:“身体无妨,能撑住……”他皱紧眉头,强行压制住了不舒服,“采访……什么?”
记忆里有限的片段画面,让他懂得采访这种事的性质。回答不好,不会掉脑袋。他便不是那么担忧。只是择遍记忆,并没有告知内容。
苏寻道:“环节是媒体自由提问,我们没有收到采访稿,归宁皇后刚开机,也没什么可说的,陶哥别担心,今天来的是地方小媒体,主要宣传影视城的,不会问什么难题。”
“那便好。”陶清风远望《归宁皇后》的宣传海报,小声感慨:“秋宫月貌名更贤,北地魂殊青冢处……”※
这是大兴末年,诗人阅遍归宁皇后峥嵘半生,写的一篇七言律诗里的两句。大兴朝又被大楚取代,上一朝著史立传,他都了解,也差点参与了《大兴史》的编纂,可惜……
罢了,他的头已经很痛了,不要再去想那些事了,再多看一点记忆,把眼下先应付完。
记忆里的画面告诉他,采访这种事,灯光非常亮,一堆人举着黑色苞米棒似的玩意——正如他一边头痛欲裂地在脑海里一项项看过的那些光怪陆离的‘机器’,也是大楚没有的新事物——那些人举着黑苞米,问他问题,听他回答。
陶清风不憷。这些人又不是御前应制的大儒先贤们,上头也不会坐着裁定他们下半辈子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