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2)

嫡女楚晴 茗荷儿 2343 字 28天前

见楚晴打量,他清俊的脸上绽出一丝笑意,“五表妹快请进,在外头久了恐受了寒。”

声音清越动人,明明是最寻常不过的寒暄,被他这么一说,却生生多出些许温柔来。

再配上谪仙般的容颜,温柔如水的眸子,楚晴心跳猛然停了半拍,急忙再福一福,匆匆往屋里走。

掀开帘子的瞬间,楚晴下意识地回头,见石榴正引着明怀远往外走,一袭月白色的锦袍显得身姿格外挺拔。

这大冷的天,他竟然又是一身白衣,而且丝毫不令人感觉突兀。

樱桃在厅堂伺候,见到楚晴,笑着扬了声,“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东次间传来明氏的声音,“你倒是来得巧,快进来。”

楚晴径自撩了帘子进去,就见地下摆着两口木箱子,明氏带着两个丫鬟正将箱子里的物件一样样摆到炕上。

“远哥儿刚才带来的,都是苏州那边的小玩意儿,我正打算给你们姐妹分一分,你喜欢什么尽管挑出来拿了去。”

楚晴打眼一扫,有描金的纸扇子,有画着美人图的瓷瓶儿,有竹刻的笔筒,有熏着花香的洒金笺,有巴掌大的西洋镜还有十几盒没开封的新墨以及孔明锁、九连环等等,几乎都能开个杂货铺子。

东西虽多且杂,但样样都精巧。比如九连环,上次楚晴出门徐嬷嬷买回来两个,都是如意形的,可表少爷带来的有蝴蝶形、梅花形还有剑形的,瞧着很新奇。

明氏看着楚晴难得露出的小孩子情态忍不住眉眼弯了弯,从怀里取出只小匣子来,“喜不喜欢?”

打开匣子瞧,竟然又是块琥珀,而且是藏着蚊子的虫珀。

虽是年岁久了,蚊子的形状仍是清清楚楚。

楚晴惊喜交加,拽出脖子上挂着的吊坠给明氏瞧,“上次大哥哥给我的,里头是瓢虫。”

“你呀,谁家闺女不爱个花儿草儿的,唯独你……”明氏无奈地笑,“这个是景哥儿特地让怀远淘换的,想必也是给你的,看这大小镶支簪子也使得。”

楚晴咧了嘴笑,“那伯娘下次出门也带了我去吧?”

明氏爽快地答应。

楚晴将匣子收好,又开口道:“我有事跟伯娘商量,恐怕还要麻烦明表哥。”

明氏温柔地看着她,“什么事儿?”

☆、第22章 发怒

“门上有个跑腿的小厮,徐嬷嬷觉得这人挺本分,脑子也活,想把他要过来张罗铺子,可我没什么理由开口,能不能请明表哥……”

明怀远初来乍到,要个熟悉京都的小厮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明氏笑着问:“门上管跑腿传话的有四个,你说的可是翡翠的弟弟盛珣?”

楚晴恍然一惊,明氏一个内宅夫人,看似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争,却连门口有几个小厮都知道,而且能直接喊出他的名字。

明氏好似看出她的惊讶,悠悠地道:“我不管事,可也不能当个睁眼瞎子……那个小子确实不错,用好了是个得力的。我觉得这事能成,不过也得先跟怀远知会一声。”

楚晴连连点头,“那是自然,要是表哥觉得不方便,我再另外想法子。”

“你都想过什么法子?”明氏似乎很有兴趣地问。

楚晴黑曜石般闪亮的眸子转了两转,“嗯,给他点银子自赎其身;找个缘由让他犯错被赶出去;再有,四哥哥身边只一个长随,实在不行就请他跟祖父要去当长随……”

倒真的是仔仔细细过的,明氏脸上笑意渐浓,随手将身边零七八碎的东西推到一边,上炕自边柜抽屉里找出几张纸递给楚晴,“桂香村要开分店,掌柜挑了这几间铺子要从中选定一处,你觉得哪处最合适?”

***

这边明氏在悉心教导楚晴如何选铺子,而宁安院,老夫人正铁青着脸,瞪着炕边垂手而立的文氏。

清早大姑娘楚晓来请安,她以身子不爽利回拒了。

她是真的被楚晓伤了心。

楚晓怀孕快五个月,已经显了怀。国公爷这次是整寿,宾客自然多,老夫人怕她被人冲撞了或者府里一时照顾不到累着,老早就嘱咐她不必非得正日子来,提前两日或者退后两日寻机会给国公爷道贺也是一样。

自家嫡亲孙女,国公爷不会挑这个理儿。

楚晓却很坚持,说满京都的贵人都看着,她作为长孙女哪能不露面?

既然她有这个孝心,老夫人自然更是欣慰,觉得楚晓识大体,知事知理儿。

昨天楚晓果真挺着肚子来了,却不敢久留,在众人面前亮了个相便告罪离开。

长孙女礼数周全,嫁得人家也不错,老夫人心里得意,有心再抬她一把,当即让人把楚晓带的点心装碟端上来。

和静大长公主的儿媳妇,沐恩伯夫人高氏一见就拍着手笑,“老夫人也爱吃桂香村的点心?这家铺子离我们府就隔着两条街,大长公主也好这口,时不时打发人去买。口味地道,价钱也不贵,掌柜是个实在人,因我们是老主顾,平常十文钱一斤的点心给我们就按九文算。大长公主倒觉得人家小本生意不好沾人便宜,给了点心钱不说还得给赏钱……”

一众人都附和着笑了,有的说掌柜会来事,有的说大长公主慈善,唯独老夫人笑不出来,脸拉得老长。

十文钱一斤,记得上次楚晴买过,也说是十文钱。

可楚晓,却口口声声地告诉自己是二两银子一斤。

十文钱也好,二两银子也好,对文老夫人来说都算不得大事。

她是觉得心寒,白养在身边那么多年,还以为是个好的,谁知道竟然哄骗她那么多次。

亏她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劝,“用不着买这么贵的东西,免得婆婆心里有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