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报》除金镛之外的唯一股东,沈新宝一直以来都有收藏的癖好,家墙上挂着好些有价值的油画和水彩画,家具上面,架子上面和精致的玻璃柜子里,摆着成千累百的古玩,有料器,有雕像,有萨克斯的瓷像,有国的瓷器,有古代的象牙物件,有威尼斯的玻璃器具,这些珍贵希奇的东西满满地充塞了那间宽大的客厅。
最近沈新宝家里的收藏品又丰富了许多,其很大一部分都是出自此刻坐在客厅里的那位年轻人之手,当然也包括此刻沈新宝手里拿的那个据说是清代官窑出产的青花瓷瓶。
沈新宝拿着放大镜仔细研究了瓷器表面的胎釉彩、纹饰和款识,再结合整件瓷器的造型,认定这件青花瓷瓶产自乾隆年间。
这种官窑出场的瓷器在当时只在皇室内流通,流出下来的数量不多,物以稀为贵,只要是真品,价格都很昂贵。
沈新宝小心翼翼地将青花瓷瓶放回锦盒,摘下手套后跟于平海说道:“整个清代官窑瓷,首推康熙,以康、雍、乾三代为佳,于先生这支花瓶应该是乾隆年间所出,确是真品无疑。”
“过了沈老的眼,那就一定错不了。”于平海将装有青花瓷瓶的锦盒往沈新宝面前一推,“区区薄礼,还望沈老不要推辞。”
沈新宝故作惊讶地看了于平海一眼,“于先生这是什么意思?我只是帮忙鉴定真伪,可没有要夺人所爱的意思。”
于平海正色说道:“这东西放在我那里只不过是个摆设,在沈老手这样的行家手里才能显出价值。”
于平海为了与沈新宝搭上线,前前后后往沈新宝家里送了不少古玩字画,以前那些物件,单件价值最高不超过2万,而这一次一出手就是价值几十万的清代官窑瓷器,这可叫沈新宝有些为难了。
以前于平海送的礼物价值不高,也只是求沈新宝帮忙在金镛面前搭桥引线,此时送出这样一份重礼,所图非小。
关于《明报》的接班人,尽管外界传得沸沸扬扬,但真正了解金镛的沈新宝却知道,金镛的想法一直都没有改变过。即便是于平海在最近这一年的时间里,花了很多时间陪金镛看戏、食大闸蟹,又不时大谈办报理想,令金镛十分开心,但与林宥伦相比,于平海依旧没有太多的胜算。
金镛明确表示退休之后,又有新加坡联合早报集团、《东方曰报》等多家机构表明想要收购《明报》,但都被金镛一一拒绝。
金镛的想法很简单,首先他不想把《明报》卖给外国公司,其次他不希望收购《明报》的机构纯粹从生意出发,而不是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责任,至于那些被他怀疑具有政治目的的探盘者,他根本连见面的兴趣都没有。
作为早就选定的接班人,林宥伦在各个方面都符合金镛的要求,只要林宥伦自己不出什么问题,接手《明报》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还请沈老帮我谋划,事后定有重礼相报!”于平海努力讨好金镛无果,所以想到要重新走沈新宝的路线。
沈新宝和林宥伦关系一般,当初金镛选林宥伦做接班人时,沈新宝就提出过反对意见,只是他在《明报》的股份只有一成,无法在这件事上左右金镛的决定。
沈新宝闭着眼睛想了好一阵,睁开眼后仔细盯着于平海看了一阵,心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我记得于先生好像说过你是属猴的对吧?”
于平海不明就里,“沈老问这个做什么?”
沈新宝却突然来了一句:“于先生可知道我那位老同学明明不准备将《明报》卖给你,却依旧愿意和你出去听戏、吃饭的原因吗?”
于平海摇摇头。
“因为你长得很像一个人!”沈新宝一字一句地说道。
“谁?”
“他死去的大儿子传侠。”沈新宝顿了顿,接着又补充说:“传侠也是属猴的。”
经沈新宝这么一提醒,于平海顿时领悟过来,难怪每次与金镛见面,他看自己的眼神都有一种隐隐地关切,原来是这个原因。
“沈老的意思,我可以从这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