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姨的话,辛善听着心里惭愧,这样的说法她真心觉得自己受不起。她有和残障孩子相处的经验,知道像珍珍这样的孩子往往喜欢别人去拥抱她,内心渴望有人关爱。你若尽可能多地去抱她,牵她的手,给她温暖的感觉,她就会越来越喜欢你并且依赖你。因为,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接纳的。
这是辛善总结出的经验,接纳珍珍会和常人做出不一样的举动,以及因此而带来的麻烦。虽然这样定会引起周围人不一样的目光,但这就是辛善想要的效果。
辛善自知,自己的心思并不单纯,她会帮助杨阿姨贴补生活,对珍珍好,并不单单只是因为同情她们这么简单。打从一开始,辛善从傅玲口中得知,她的妹妹傅珍在常天霖经常捐赠的特殊学校上学时,辛善就起了接近她们一家人的心思。
当时,辛善和傅玲因在同一所超市里打工而相识,无意得知她妹妹的事情,便有意和她的关系要好了起来。后来,傅玲姐意外死亡,她便尽可能地帮助杨阿姨操办丧礼,尽心尽力地接待来吊唁的客人,贴补丧葬的费用,并用心照顾珍珍。
杨阿姨知道,这个帮了她很多的女孩是过世的女儿的朋友。看着这样善解人意又懂事的孩子待在她的身边,就像大女儿还在一样,杨阿姨心里就有了寄托。在处理完丧礼后,辛善依然会经常帮杨阿姨照料生活。相处的时候,杨阿姨得知了辛善是个孤儿,她便起心,邀请辛善和她们住在一起,希望辛善能够答应。
辛善当然会答应了,这就是她想要的!她经常看一本名叫《秘密》的书,里面阐述的“吸引力”观点,她虽然不能肯定它是真的,但书里传达的思想能量无疑给了辛善莫大的鼓励。“心中所想之事越发强烈,往往就越容易实现。”辛善牢牢地记住了里面的这句话。
“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频率,而这种频率就好比杜鹃用于求爱的信号、蝙蝠用来探路的超声波。它会吸引同样的频率,引发共振,从而将我们思维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们的面前……”
(——节选自达朗·拜恩的《秘密》一书)
很唯心的观点,但足够让人鼓起勇气,努力拼尽所有地去做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