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轰炸机贸易(1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730 字 4天前

战后,几乎所有人多高度评价了这次的“轰炸机贸易”。

在很多人看来,“轰炸机贸易”还直接决定了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战后世界秩序中的地位。

大战爆发前,甚至在大战初期,德意志第二帝国一直在中德关系中起主导地位,很多时候中国甚至得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脸色办事。比如,在中日朝鲜半岛战争中,中国就不得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出面之后,降低了停战条件,让日本保存了很强的实力。又比如,在对俄宣战问题上,中国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在一九四一年、也就是还没有完全击败日本的情况下就踏上了大陆战场。

只是,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到战后,在战后后期就发生了转变。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这场大战中,中国爆发出来的战争潜力,远远强于德意志第二帝国。

“轰炸机贸易”可以看成是中德关系转型的缩影。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受益国”,即在中德的军事合作中,中国主要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援助,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对中国却没有太多的需求。可以说,这种主次关系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明确体现,不管是战斗机、还是坦克、乃至战舰,德意志第二帝国都是技术输出国。

“轰炸机贸易”,改变了这种关系。

这是二十多年来,除了为德意志第二帝国提供舰队航母的设计图纸之外,中国第一次输出先进军事技术。

从技术角度讲,如何评价这次军火贸易都不为过。

只是,“轰炸机贸易”的主要价值,还不在军事技术层面上,而是在中德两国的战略关系上。

说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第一次有求于中国。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中国提供的轰炸机,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不可能在欧洲战场上迅速取胜,甚至有可能战败。

在战略层面上,“轰炸机贸易”直接左右了欧洲战局。

当然,最大的受害国就是英国。

只是,很多人忽略了“轰炸机贸易”产生的长远影响。

这就是,在这笔贸易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欠下了一笔在战后都难以还清的债务,而中国是这笔债务的债主。

到大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从中国进口了七千架“金鹰”式轰炸机,以及数千架其他型号的轰炸机,总金额相当于一千四百吨黄金,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到战争结束时的黄金储量不到一千吨。结果就是,在决定战后秩序的时候,中德间的债务关系成为了最主要的因素。

说得简单一点,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欠下了巨额战争债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在决定战后国际秩序的时候与中国对着干。要知道,只需要提出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偿还欠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济就将崩溃。虽然在战争结束之后,考虑到中德间的长期友谊,以及中德友谊对世界和平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冯承乾力主放弃所有对德债务,而且最终也减免了百分之八十的欠债,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依然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中德同盟中的配角,把世界头号强国的交椅让给了中国。

当然,这些都是大战结束之后的事情了。

在大战期间,“轰炸机贸易”的最大影响,是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专注于德俄战场的同时能够继续轰炸英国。

虽然第一批轰炸机直到一九四一年十月才交付给德意志第二帝国,不是中国飞机制造厂的产能有限,而是直到这个时候,德军才扫荡了整个乌克兰,推进到高加索地区,占领了当地的几座大型机场,“金鹰”也才能在不降落加油的情况下,由中国西北直飞高加索。但是在此之前,帝国空军已经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也再也不用为轰炸机不够用发愁,对英轰炸并没中断。

当然,在“金鹰”交付之前,帝国空军轰炸英国的行动肯定有所减弱。

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开始,也就是帝国空军接收了第二批一百架“金鹰”、重型轰炸机群的规模增加到两百架之后,对英轰炸行动开始加强,在一九四二年一月就达到了一万三千架次。

这是个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