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生不逢时(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889 字 4天前

显然,这大大超过了中国空军的预期。

按照后来公布的资料。h-1a的试飞时间原本定为四年,既计划在一九九一年完成,然后开始量产。

如果这个计划得到严格执行的话,h-1a的命运绝对是另外一个样子。

这就是,在一九九一年的时候,冷战还没有结束,而且中国空军已经压缩了h-82的订单。准备采购h-1a。如此一来,即便h-1a不可能取代所有的h-56与h-82,也肯定能够取代大部分h-56。

要知道。中国空军通过压缩h-82的产量,加上原本为h-1a量产获得的拨款,至少能够订购一百二十架h-1a。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空军最初的订购计划,即分三批订购一百二十架h-1a。

这个目标实现了的话,中国空军战略航空兵的战斗力将在冷战结束前得到一次全面的提升,甚至是飞跃。

要知道,h-1a的打击力量至少是h-56的十倍。

如果携带精确制导弹药攻击地面目标,因为能够缩短打击距离,也就是可以用精确制导炸弹为主要武器,h-1a一次最多能够携带九十六枚二百五十公斤级炸弹,或者是六十四枚五百公斤级炸弹,也就是出动一次最多能够攻击九十六个目标。而h-56在攻击高危险目标时只能使用空射巡航导弹,一次最多只能携带二十四枚巡航导弹,而且未必能够同时攻击二十四个目标。把执行作战任务的战损率,以及其他因素,h-1a在打击高危险性目标时的作战效率肯定是h-56的十倍。

也就是说。一百二十架h-1a就能取代空军所有的h-56。

按照空军的计划,只要h-1a能够大规模量产,最终肯定会全面取代h-56,与h-82共同构成轰炸机群。

问题是,到一九九一年,h-1a的试飞工作不但没有结束。还摔掉了三架原形机。

当时,中国空军总共订购了七架原形机,除了一架用于地面静力试验之外,另外六架都承担试飞工作。

结果就是,在一九九一年结束的时候,已有三架原形机在试飞中坠毁。

这三次恶**故,直接导致h-1a的试飞时间被数次延长,而导致严重故障的根本原因就是采用了太多的新技术。

要知道,即便是一种没有采用太多新技术的新式飞机,在试飞中都会遇到很多麻烦。

只是,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说白了,h-1a不但是一种划时代的轰炸机,更是一种超越了时代的轰炸机,其很多关键技术即便放到二十年之后都不显落后。为了达到特定的隐身性能,h-1a不可避免的采用了大量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又反过来降低了h-1a的存在价值。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空军没有第二种选择。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不采用足够多的新技术,h-1a的性能肯定会受到质疑,也就无法达到空军提出的要求,自然不可能取代h-82,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而大量采用新技术,又使 1a从研制到服役充满了坎坷与困阻。

最要命的事情发生在一九九四年底。

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分崩离析,奥地利、巴伐利亚等王国宣布脱离帝国,持续了四十五年的冷战也正式宣告结束。

一夜之间,中国失去了头号强敌,也再没受到严重的战略威胁。

显然,所有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打击力量都受到了影响,而h-1a做为绝地反击的战略武器,自然没能幸免。

结果就是,h-1a在一九九五年初通过了空军的验收,却没有能够获得批量生产订单。

直到一九九九年,在贵阳飞机制造公司与南昌飞机制造公司合并之后,为了保住最后两家具备研制与生产轰炸机的企业,以及中国空军主动放弃了先进攻击机计划,国民议会才批准了h-1a的量产计划。

可惜的是,h-1a的订购数量仅仅只有二十八架,而且包括通过改进让三架原形机达到量产型的技术水准,即新生产的只有二十五架。

这个数量,仅相当于空军希望获得的最低订购数量的五分之一。rq

,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