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2 / 2)

一路青云 夏言冰 1743 字 1个月前

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大,对内地社会的影响非常大,而在九八年,对于是继续控制高等教育规模,还是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曾经有一场争论。

这一届政府履任后,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九八年开始,学术界和舆论上就开始出现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与不宜盲目扩大的争论。

稳健派认为目前内地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比较大了,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我国现在每年的高校同等层次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61万人,包括全日制和成人教育,另外再加上26万人的自学考试取得同等学历毕业生,共计187万人,超过了美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这是当时教育部一位主要官员讲出来的数据,不过这个数据对比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用来比较的美国毕业生人数171万是授予学士、准学士学位的毕业生,而内地毕业生包括了有学位的本科毕业生,以及没有学位的专科毕业生,还包括成教、自考,而如果单纯比较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美国有117万,内地只有43万,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具体到研究生这个阶段,美国研究生学位获得者的人数是内地研究生毕业人数的127倍,差距更大。

稳健派还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规模是以劳动密集型经济为主,而且到下个世纪前半期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尤其低素质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因此不宜放弃劳动力数量优势,盲目攀比质量优势,所以教育发展的重心应当是初、中等教育,以培养各种熟练劳动力和技术人员为重点。

稳健派还从人口结构、教育经费的分配、生均成本、生师比、乃至高校教师的素质等方面说明内地不宜盲目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应该说,稳健派的理由有一部分是合理中肯的,除了有关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世界第一有点偷换概念外,其他的问题都很客观。

从九九开始的高校扩招,也确实导致了稳健派所担心的一些问题。比如高等教育扩张过快,但教育内涵和师资力量跟不上,大学生的含金量迅速贬值。

另外高等教育扩招以后,造成大家唯大学论,而技校、职校招生困难,年轻人都去大学读书,而不肯学技术,造成了技工荒。

在包飞扬看来,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内地来说是必由之路。那种认为内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长期占据主体的说法是很不负责任的,也低估了内地经济发展的潜力。

改革开放虽然已经二十年了,但正如伟大首长所说的那样,这二十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的速度既可以说很快,也可以说很慢,变化确实很大,但还是不够大。

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一直被强调,也就是最近才开始改变说法。而这将是内地经济改革最后的堡垒,在最终抛弃了所有制的壁垒以后,内地经济的所有潜力才会被彻底激发,从而获得让人惊叹的高速发展。

内地改革,实际上就是不断打破壁垒,让经济获得松绑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公有制经济,不允许任何非公经济的存在,到打破壁垒的分田到户、家庭承包,然后允许个体户出现,允许个人承包经营……一步步放开非公经济的限制。

而放开的效果也很明显,民间个体、私营经济获得了飞快发展。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