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妻凭夫贵 清越流歌 4281 字 19天前

“以后还得女婿多费心了,唉。”苏老爹叹了口气,又狠狠地瞪向苏婉,“你给我听好了,这次女婿说算了,我也就不追究,再敢又下次,不用亲家多说,我立刻就请女婿写休书,这样祸害亲家的女儿,我丢不起这个人!”

苏婉配合的抖了抖肩,轻轻抽泣,苏太太拉了苏老爹一把,想说什么,被丈夫瞪了回去。宋子恒还在劝苏老爹:“岳父言重了,小婿又岂是忘恩负义之人。”

苏老爹冷哼:“她敢再犯,你就写休书,不能留着继续祸害你们家!”

苏婉的抽泣声更大了。

宋子恒顿了顿,又道:“小婿原是来接娘子回家,但听闻大哥说爹娘尚卧病在床休养,无法照看娘子,所以小婿想是不是多叨扰岳父岳母几日,等爹娘病好,再接娘子回去?”

“亲家病了?子恒怎么不早说?我让人送药过去。”苏太太一边急着招来家丁去抓药,一边在心里琢磨,这次是她女儿闹太过,该管教了,趁着她现在听得进劝,留她在家几日细细教导,定比之前强许多,倒也不是不可行。

宋子恒笑了笑:“倒让岳母担心了,小婿一路忙也没时间去替爹娘抓药,岳母的心意小婿就不推辞了。”

苏太太脸上笑开了,女儿虽然胡闹,好在女婿还是在他们这边的,她提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一放,“本是一家人,合该如此。”

倒是苏老爹又气上了,吹胡子瞪眼的看着苏婉:“瞧你做的好事,把你公公婆婆都气病了!”

“岳父言过了,近日恰逢农忙,爹娘成日劳作,身体不佳,这才病了。”

“你也别帮她掩饰,上次我见亲家,他身子骨健朗着呢。”苏老爹摆摆手,“罢了罢了,百善孝为先,这出嫁之女,孝顺的自然是公婆,你爹娘病了,她更应该回去侍奉才对,若亲家嫌弃她笨手笨脚的,那也没法子。”

苏老爹都这么说,宋子恒只能点头:“那就辛苦娘子了。”

苏太太还有些不舍,刚想说什么,苏老爹却站起身指挥丫鬟去给苏婉收拾包袱:“县里去你家牛车要走上近两个时辰,趁现在天色还早,上路去吧。”说着便要叫伙计去赶牛车来,却被宋子恒叫住:“岳父请慢,小婿来时已经叫好了相熟的牛车。”

这下连苏太太都懂了,轻轻叹了口气,苏老爹倒是不漏痕迹,点头:“也好,今日不便,就不留饭了,改日我们翁婿一定要好好喝上几杯。”

今日苏老爹表现得太深明大义,宋子恒意外之余,语气里也多了几分亲近:“若得空,子恒定陪岳父喝个痛快。”

“说定了啊。”苏老爹拍着宋子恒的肩,爽朗的大笑着,亲自送他们出了门。苏婉非常小媳妇的跟在几人身后,宋子恒约的牛车果然就在门外等,虽不是第一次见这么原生态的交通工具,但这么古朴正宗的还是头一遭,苏婉好奇的看了两眼,苏太太从小丫鬟手中接过包袱递给她,不放心的叮嘱道:“回去后要孝顺公婆,尊敬兄嫂,爱护小姑,知道吗?”

苏婉点了头,没说话,跟着宋子恒坐上了牛车。看着女儿女婿的背影渐渐消失,苏老爹叹气:“这丫头今日一句话不说,也不知是真知错,还是在心里琢磨什么。”

苏太太也叹气,“我倒是在担心子恒,你说他怎么长的,年纪轻轻的我都看不透,若不是他说已经叫好了牛车,我还以为他真心想让婉婉在家多住几日呢,原来是敲打她。不是说读书人都迂腐吗,我看他精明极了,就我们家那傻丫头,才多久就对他言听计从了,我劝她时她还满心不乐意,不是我哭一场她还真不一定答应,到了子恒面前就焉了,说两句还开始掉泪了。以后要被吃得死死的了。”

“她要真能事事听女婿的倒还好,至少不会出错,就怕当面应着,他不在家了又开始胡作非为。”

苏老爹说罢,转身进了大门,苏太太跟上,还在唠叨:“婉婉这次也是,原本我琢磨着,等她在宋家待了几个月,磨了性子,就找个理由把小绿送过去继续伺候着,到那时想必亲家也不会多想。可她现在这么闹,我哪还敢提给丫鬟的事,让亲家觉得咱们看不起他家就不美了。”

“这种事你就别琢磨了,合该让她吃些苦头转转性子,以后不准私底给她塞钱,女婿能让她过什么日子,她就过什么日子,当初是她自己死活要嫁的!”

苏太太不说话了,心想哪只我塞钱,当初置办嫁妆的时候,你可没少往箱底塞银票,大半个家业都快搬过去了,剩下的也是为她留着,就怕她不懂事乱挥霍。

苏婉是拍古装戏出身的,刚出道的那几年没人气没背景,基本上什么角色都接,其中就演过一次坐牛车的炮灰小农女,但那辆牛车木板光滑平实,还垫了垫子,坐起来挺舒服的,再加上她又是龙套角色,统共出镜也不超过五分钟,坐牛车的时间不长,那次经历对她来说还挺新奇有趣的,以至于第一眼看到宋子恒叫的牛车时,她还有些跃跃欲试,但是坐上去她就知道,特么的被坑了!

板车又硬又咯人,出了城门后道路崎岖不平,跟坐摇篮似得,更悲剧的他们从太阳正好的下午出发,等走到宋家村的时候太阳都快要下山了,苏婉这时才知道,这里的人说话真不打折扣啊,苏老爹说到宋家要走近两个时辰,还真特么就是两个时辰,整整四个小时啊!自认为涵养不错的苏婉都想爆粗口了。她是拿出了比当年上公司安排的形体课和礼仪课还拼的精神,才能忍着骂娘的冲动,忽略快要被颠烂的屁股,愣是保持了一路的端庄稳重,不由得悄悄看了旁边人一眼,对方怡然自得,像春游一样欣赏着道路两旁的风景,间或跟拉车人低声交谈几句,脸色比春风还要和煦。

苏婉油然而生一股敬意。

牛车慢慢悠悠走进一个村庄,经过的村民纷纷跟宋子恒打招呼,大部分人带着浓浓的乡音别扭的喊他“子恒”,也有些亲近一些喊他宋家三郎的,宋子恒俱是亲切热情的寒暄,说话还是一样慢条斯理,并不显一丝傲慢,有村妇看到苏婉倒是会喊一声“子恒媳妇”,也不问其他,这跟苏婉料想的不太一样,新妇过门不到一个月就在婆家闹分家,还自己跑回了娘家,放在古代这应该不是小事了,值得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乡间邻里气氛开放,没道理村民不知道原主闹的这么一出,但是看大家的反应,似乎并不对她感兴趣,苏婉不自觉又看了宋子恒一眼,疑虑甚重。

宋子恒恍若未知苏婉的打量,一路跟村民寒暄着到了宋家门前。

见他下车,苏婉也打算跟着跃下,刚做好姿势眼底就出现一只修长的手,她抬头,入目的是宋子恒依然一脸和煦的微笑:“旅途漫长,牛车简陋,娘子辛苦了。”

☆、第四章

苏婉不动声色的搭着宋子恒的手下了车,心底却是一凛,原来她自认为掩饰很好的不适,都被他尽收眼底,可见心思敏锐。

“爹,娘,我三哥和三嫂回来了。”伴随着少女清脆的声音,走出来一对中年夫妻,宋子恒牵着苏婉打招呼,“爹,娘,三妹。”

苏婉也跟着叫了人,宋老爹笑着点头:“回来了就好,我原想天都快暗了,你们还不回来,就让老大套了家里的牛去接的。”

倒是宋母一脸担心的看着宋子恒:“子恒怎么也回来了,才回书院没几天,又请假没关系吗,夫子会不会不高兴?”

“没关系,明日一早我就回书院,听大哥说爹娘病了,不回来看看我也放心不下。”

宋老爹点头:“让老大送你。”

宋小妹性子比较活泼,在几人说话间,她已经跑到马车前看了大半车的东西,脸上掩饰不住喜色的惊呼:“三哥三嫂这次带了好些东西回来哩!”

“都是岳父岳母准备的。”宋子恒接道,“听说爹娘生病,岳父岳母还特意请了大夫开药抓了来。”

“亲家这也太客气了。”宋家父母搓着手,宋母之前对这个新儿媳略有不喜,如今也变成了局促,小儿子之所以会娶这个儿媳进门,也是为报亲家对他爹的救命之恩,并不是看中了亲家的钱财,他们老实了一辈子,上月儿子大婚,儿媳的嫁妆就让整个村里人都开了世面,如今又拉了一车子东西过来,都是些米面肉菜油等吃食,摆明了是给他们全家人用的。宋母看了苏婉,跟丈夫儿子商量道,“不如还是请人退回去吧……”

“公公婆婆且慢。”不等宋子恒开口,苏婉说话了,几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身上,苏婉之前一直低着头不说话,这会儿抬起头来,她脸上也带了两分笑,不是原主的傲慢,眼睛因自信而璀璨,腰背挺得很直,跟宋子恒站在一块竟也有了些金童玉女的感觉。宋家父母看不出其中的不同,只觉得这个儿媳妇今日似乎变得更好看了,且她看人的眼神也让他们觉得很舒服,宋母也不由的露了点笑容,看向苏婉的眼神跟之前看宋子恒的有点像了,耐心等她开口。

“儿媳自知这次闹得太过,回娘家爹娘也很是教训了一番,公公婆婆性情宽容,幸而不与儿媳一般见识,然儿媳此乃真心忏悔,还请公公婆婆不必推辞。”

宋家父母对视一眼,脸上分明是惊诧,就连宋小妹都震惊的瞪大了眼睛,这一晚上在三嫂娘家发生了什么,那个骄傲的看不起一切的三嫂,居然主动向她爹娘低头认错了——她昨日一气之下回娘家的时候可是摞下狠话不分家就绝不回来的。

将几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宋子恒不动声色的看了苏婉一眼,见她眼底的真诚不似作伪,也只是一笑而过,成亲后在家待了几日,陪妻子回门后他便回了书院,他看人眼光是准,但也不如爹娘跟她朝夕相处近一月,因妻子这话爹娘都惊讶到近乎失态的地步,足见她平日的表现比他预料的更过些,现如今无论她是真心知错悔改,再慢慢看就是了。

见对面二老不知作何反应,苏婉扬声道,“公公婆婆不愿接受儿媳的道歉,那儿媳只能跪下求原谅了。”

一般人这么做看起来像威胁,但是苏婉此举动却让宋家父母放下心来,这些时日的相处他们算是了解这位新媳妇,原就做好了请个娇贵大小姐进门供着的准备,如今她能认错已是意外之喜了,至于以后该不该,宋家父母跟宋子恒意见一致,宋老爹道:“以后别再犯就好,不必下跪。”

“这次也不能全赖你,娘知道你年纪小,娘家又只你一个,从小必是娇宠着的,受不了委屈,你二嫂语气也是过了些。”宋母也道,“不过你二嫂性子急,倒是没有坏心眼,你不跟计较就是了,分家一事以后可不能再提。”

“媳妇记下了。”苏婉这才露了笑意,神采飞扬,眼底又带了一分羞涩的看了宋子恒一眼,“相公今儿也说了,他这些年念书,不只是累了爹娘,两位哥哥嫂嫂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如今好容易日子有些奔头,定不做忘恩负义之人,相公还说无论以后如何,都不会分家。”

“子恒真这么说?”不光宋母,宋老爹眼底也有几分喜意,儿子明年院试,若能考中,那就是秀才了,是他们宋家村第一人了,不但朝廷按月发给粮食补贴,还能免赋税,到那时种的粮食都不用缴税,他们家一年可吃不完,还能存下不少,更何况宋老爹听人说多了,也渐渐回过味来,他儿子的前程未必只这个,不过是板上钉钉的,何止有些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