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宫变来得快,等消息传遍三国,远瓷已坐稳了御座。他吸取宗峥鸣的教训,绝不肯寻一个傀儡,坚持由自己黄袍加身,成了秦楚齐百年以来,第一位成功篡位夺权的江湖剑客。
北秦平昌九年腊月二十三,摄政王领兵入宫,帝仓皇南逃,摄政王继位称帝,改国号“麟”,意喻吉祥如意,王朝千秋万代。新朝年号“永宁”。平昌帝逃至魏地,仍号秦。与新朝割据对抗。
因变故当日正值小年,后来又称为“廿三宫变”。
这个年过得很不安生。自小年开始,宗一恒一路南逃,京畿已非他掌控,所过之地途径象地、鹿地,皆是宗如意从前属地,而今牢牢把控在远瓷手中,秦国国土由此分裂,宗一恒强渡秦国境内的金水河,以金水河为界,建立新朝廷,新朝夹在楚国北宁府与远瓷的朝廷之间,前有狼后有虎,可谓岌岌可危。
宗一恒手中的军队,素来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而今随他出逃的还不到一半,约有十之三四经由司玄子交到远瓷手中,另外一部分人,则全因宗一恒当初猜忌多疑,号令军队手续繁琐,若无手续齐全的章程,无人能够调动。
他逃得仓皇,自然调不动人。能跟他走的,都是不怕规矩忠心于他的,没有跟他走的,那就也不会走了。
宗一恒在想自己如何会落到这步田地。想来想去,还是司玄子的背叛给了他致命打击。当初他疏远、架空司玄子,也是因为司玄子掌握了太多。
由此看来他在朝政一事上的确不如周崇慕,周崇慕当初痛失林鹭,在两国联军之下也能从容应战,眼下看来,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年前,远瓷称帝的消息传到楚国,周崇慕很是震惊了一下。他从未想过远瓷竟然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敢于承受天下人的指摘。
他与几个心腹商议,要在年后整兵出征,趁秦国内乱之际,吞下秦国。
消息传到陆临这里,陆临震惊之余,心下更觉不妥。宗一恒出逃狼狈,手中却仍有精锐,他与远瓷相争,看着处于劣势,并非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而远瓷坐守秦国都城,秦国都城素来以易守难攻闻名,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只怕周崇慕耗费人力物力,白白折腾一场。
周崇慕自然也考虑到这一点,他并非铁了心要吞并秦国,此刻这种情况,是削弱秦国最好的办法了,只要引起秦国内耗,那么长久下来,秦国必然衰败,再无同楚国抗争的可能。
故而当他收到陆临的劝谏之时,心中五味杂陈。陆临不该这么不懂他。陆临该明白他想做的是什么的。
陆临身体不好,却冒着冬日的严寒从锦华殿赶到了养心殿,只为劝说他不要出兵。他再次回宫后,向来足不出户,更是再没来过养心殿,此刻他为了秦国战事而来,周崇慕又是失望又是酸楚。
秦国已是远瓷的天下,远瓷那人还此地无银三百两地把国号改成“麟”,是麟还是临,周崇慕冷哼,远瓷莫不是以为自己在写话本,他做这一套,又能改变什么呢?
周崇慕的心思百转千回,最终又落回了仍在下首静静站着的陆临身上。陆临披着件狐裘披风,柔顺的白狐毛蓬软地竖着,陆临低着头,并不看周崇慕,从周崇慕的角度,只能看见他的脸埋在衣领里,随着呼吸,白狐毛微微颤动。
这件披风是前两年周崇慕亲手打的白狐狸,统共只有这么点纯正无杂质的狐狸毛,全都用来给陆临做了狐裘。
周崇慕看着这件披风,心中又软了下来。陆临仍然十分了解他,知道如何戳中他的软肋。
“过来。”周崇慕招招手,示意陆临坐到他身边去。
陆临站在原地没动,周崇慕便又说了一次:“阿临,到这里来。”
陆临抬头看了周崇慕一眼,撩起衣摆,忽然跪在周崇慕面前,行了个大礼,他伏在地上,说:“陛下,秦国真的去不得。”
周崇慕内心忽然烦躁起来,他扔了手中的笔,冷冷地盯着陆临。陆临能感受到周崇慕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他继续说:“南楚今年才从战事带来的影响中缓过气来,而今恢复正常秩序,岂能因为趁人之危而使国家再次陷入战争?更何况宗一恒落败,手中仍有精锐,未必不能一战。陛下若执意出征,自南向北,气候恶劣,远非楚国军士所能承受。”
“阿临,南楚并非没有北上征战过,南楚的兵也曾与秦国的兵交手。朕是皇帝,朕有宏图大业,这样的大好机会,朕无法坐视放过。”
“陛下!”陆临的音调高了一些:“南楚先前出征,乃是两国夹击之下的自保之策,楚国士兵是为了保家卫国,陛下是为了守住江山,如今毫无缘由入侵别国,只为满足陛下私心,万望陛下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