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415 字 25天前

荀彧面色苍白,无言以对。

“户口之众,钱粮之多,器甲之精,将士之勇,民心向背,你们哪一项能和吴侯比?你们倚仗的不就是关中的地势么?可是你别忘了,高祖破暴秦,光武帝破新莽,都是由东而西,崤山虽高,函谷虽险,能挡几时?吴侯欲取天下如覆掌,之所以愿意入朝执政,不过是想少流一些血,为汉家留一些血食。他想问鼎天下,的确关乎一姓之荣,但你若以为只是如此,那你就看错了。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说的正是令君之流。”

蒋干敲敲车窗,让车夫停了下,欠身拉开车门,逼视着荀彧。荀彧血往上涌,白皙的面皮涨得通红。

“蒋子翼,你这是何意?”

“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别过。请转告陛下,这是最后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吴侯兵临城下的时候,你们再后悔可就迟了。”

“你这是威胁朝廷吗?”荀彧怒急攻心,厉声喝道。

“你说是,那就是了。”蒋干耸耸肩,神情淡然。

荀彧气急无语,起身下车,一甩袖子,大步流星的向自己的马车走去。他的马车也停下了,董青从车里走了出来,错身而过时向荀彧施了一礼,荀彧正在气头上,也没空理他,像头怒虎一样冲进车里,“呯”的一声关上了车门。董青碰了一鼻子灰,莫名其妙,回到蒋干的马车上,正待要问,蒋干敲了敲车壁,马车重新起动,掉了个方向,扬长而去。

荀彧坐在车中,气得浑身发抖,气喘吁吁,胸膛剧烈起伏。唐夫人不解其意,又不好问,只得坐在他身边,轻抚他的背,柔声劝解。过了好一会儿,荀彧才慢慢平静下来,他靠在车壁上,双目无神,脸色也有些灰败,就像一下子老了十岁。

“回城。”

“不去博望苑了?”

“不去了,我们没机会入住新居了。”荀彧无力地挥挥手。“孙策要来了。”

……

天子看着快步走来的荀彧,吃了一惊,赶上两步,伸手相扶。“令君,出了什么事?”

“陛下,收到赵岐的奏疏了吗?”

天子摇摇头。“赵岐有奏疏来了?”

荀彧转身对一旁的曹丕说道:“去秘书台,问刘令君,看他有没有消息。”曹丕看了天子一眼,天子点点头,曹丕不敢怠慢,飞也似地去了。荀彧利用这个时候,把蒋干给他看的奏疏内容简略的说了一遍,重点分析了孙策此举的用意:争夺民意。

天子的眼睛缩了起来,眼角的青筋贲起,连眼珠都有些充血泛红。他嘶声道:“蒋干……当真这么说?”

“陛下,蒋干怎么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岐这份奏疏一旦印行天下,陛下就被置于尴尬之地了。一旦应对不当,挑起战事的责任就在朝廷了。”

天子冷笑道:“那又如何?”

荀彧惊愕地看着天子,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说才好。天子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连忙挤出一丝笑容,解释道:“令君,你别急,我觉得这件事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不管孙策是怎么想的,他眼下还没有进攻关中的实力。兵法有云: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与其担心孙策的诡计,不如想想如何稳定关中,拒敌于门外。”

“陛下所言甚是。”

刘晔快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奏疏。曹丕一路小跑的跟在后面,满头是汗。刘晔走到天子面前,向天子行礼,又与荀彧见礼,将手中的奏疏送给天子。这正是赵岐所写的奏疏,天子迅速扫了一遍,和荀彧转述的相差无几。有了之前的准备,他此刻显得非常平静。

“子扬有何妙计?”

“接受赵公的建议,召孙策入朝,看他敢不敢来。”

荀彧问道:“如果他敢来呢?”

“那就让他做大将军,主持政务,推行新政。”刘晔撇了撇嘴,冷笑道:“看他怎么解决关中的困难,平定冀州、并州。”

第1869章 重蹈覆辙

荀彧连连摇头。“子扬,你想得太简单了。孙策不是窦武、何进,甚至不是梁冀,他心里早就没有朝廷。如果一定要说,他就是王莽,而且是拥有强悍武力的王莽。如今能挡住他的就是山河之固,让他进了关,这最后一道防线也将拱手相让,谁还挡得住他?”

天子眼神闪烁,转头看着刘晔。

刘晔反问道:“依令君之见,否决赵公的进谏?”

“也不能简单的否决。”荀彧头有些疼,抬起手,轻捏眉心。回城的路上,他一直在想应对之法。从蒋干的态度来看,孙策入朝的意愿非常强烈,这让他非常不安。可是他想来想去,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拒绝。蒋干手里有赵岐奏疏的抄本,消息是瞒不住的。孙策要入朝,朝廷不同意,挑起战事的责任就在朝廷一方,朝廷将失去道义上的优势。

刘晔有些不耐烦。“令君究竟是什么意思?”

荀彧无奈。“子扬,你有没有想过,大将军要掌握兵权,孙策与韩遂、马腾原本就很亲近,他一旦入关,能听陛下指挥的人马还有多少?大将军是内朝官,如果他要将陛下身边的人都换成他的亲信,你如何应付?他以朝廷的名义下诏,将亲信安插到各州郡,陛下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荀彧一连提了几个问题,刘晔却不回答,只是静静地听着,最后问了一句:“令君不妨直言,你究竟打算怎么做?”

“说实话,我一时也无应对之策。”荀彧一声长叹。“征孙策入朝是引狼入室,拒绝孙策入朝是自绝于天下,进退两难。我只能希望陛下不要仓促决定,三思而后行。”

刘晔点点头,口气缓和了些,态度却非常坚决。“令君谨慎,这自然是好的。不过正如令君所言,孙策本无君臣之义,与朝廷不能两立。孙策善战,南阳乃其发迹之处,经营多年,朝廷若是出武关征讨,未必有胜算。若是据险而守,则关东钱粮不入,关中也难自全。既然征与守皆不可得,不如诱孙策入朝,或许有一搏之机。关中之兵分为三部:南北军,吕布的并州军,马腾的凉州军。南北军是陛下亲军,非孙策所能掌握。吕布与孙策虽有交往,却谈不上密切,也不可能将兵权拱手相让。至于马腾,他就算依附孙策,也不可能言听计从。如此,孙策能倚仗的只有他的亲信,陛下总能找到机会。”

荀彧摇头。“子扬,你这是孤注一掷,寄希望于万一。若能成功,固然不错,可若是孙策谨慎,不给你机会,你又将如何是好?且闻孙策骁勇,罕逢敌手,身边更不乏许褚、典韦这样的熊虎之士,你到哪儿去找这样的勇士来对付他?”他转向天子,深施一礼。“臣恳请陛下三思。”

刘晔也向天子施礼,却不说话,神色间对荀彧的建议颇有些不以为然。

天子背着手,来回踱了几步。“二位令君,孙策远在千里之外,是否征他入朝,不急在一时,可以缓缓图之。眼下却有一件事需要尽快做出决断。”

“请陛下示下。”

“西征结束已经四个多月,赏赐、抚恤还没有发放,将士们多有怨言,二位令君可有什么建议?”

荀彧和刘晔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苦笑。天子西征的计划中并没有与鲜卑人交战,只是在凉州走一圈而已。朝廷准备了一部分粮草,韩遂筹集了一部分,朝廷再为凉州士人和羌胡首领大行封赏,加官进爵,发了一堆印绶,封了不少将军,却没花多少钱。可是后来鲜卑人犯境,陛下亲自迎战,仗是打赢了,却凭空多出一笔赏赐、抚恤的开支。这些赏赐、抚恤中有一大部分是给普通士卒的,必须要实实在在的财物,朝廷根本拿不出这笔财,一直拖到现在。

天子见二人无计,又说道:“朕还听说,迁入关中的凉州百姓受到关中百姓欺凌,郡县守县多有袒护关中百姓之举,致使凉州百姓心生不平,甚至冲击府寺。这可属实?”

刘晔点点头。“的确属实,只是……”

天子抬起手,打断了刘晔。“可有解决之道?”

刘晔愣了一下,拱手道:“暂时……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