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纷扰(1 / 2)

将血 河边草 1715 字 18天前

每一次祭天大典,定然都是一场盛事无疑……

不过和献俘之礼时,举国同欢有着区别的是,祭天大典更着重于上层建筑,这样的祭典,和普通百姓的关系不大。

这是大秦皇家在祭告天地祖宗,后代子孙没有辱没了他们,将大秦治理的蒸蒸日上之意……

就像各个家族祭祀祖先一般,虽然盛大,但不相干的人等,是无法参与其中的。

所以,祭天大典比之献俘要庄严肃穆的多,皇室,朝臣,在这次典礼当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一般没有什么开口的机会。

主角还是大秦皇帝陛下,他是大秦的皇帝,更是大秦李氏皇族的当家之人,祭天大典上当仁不让的主人,全部光芒,皆在一身。

冗长的祭天大典过去,繁琐的礼仪,有些枯燥的过程,让朝臣们都很疲惫,不过,这不能遮挡祭天大典的意思所在。

大秦正走在一条高速扩张的道路之上,他的强盛,在祭天大典中,得到了直接的体现,这样的庆典,本就是为了彰显皇帝陛下的英明神武所设。

自从景兴皇帝登基,成为大秦的主人,这样的庆典已经有过两次了,一次是为了平灭蜀国,一次就是如今,在平灭西夏之后。

也只有灭国之战,才配得上这样的典礼,可见。祭天大典之重要。当然。在祭天大典之上,还有着封禅之礼。

那些千古明君们,都会封禅于泰山,以示天下安康,并彰显他们无人可及的功绩,但那是定鼎天下之后的事情了。

祭天大典之后,成武皇帝陛下并未失信于群臣,随后便立下储君。正是皇次子李珀。

好像这一次盛典耗费了朝臣和皇帝陛下太多的精力,二月间便再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发生了。

到了三月,南方早已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但大秦的大片疆域,还都在料峭的春风吹拂之下,冰雪初融,天气却还寒冷。

随着春风到来的,还有东边传过来的阵阵杀气。

枢密院和兵部已经暂时结束了争吵和纠缠,在这个时候,无论枢密院。还是兵部,甚至于其他六部人等。皆都意识到,今年的战事已经不可避免。

大秦在平定西夏之后,好像根本不用喘一口气,歇上一歇,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今年发动一场更为恢弘壮阔的战争。

东边的大军已然蠢蠢欲动,而朝臣们也有着太多的期盼,中原,永远都是汉家儿郎最向往的地方,只有占据了那些膏腴之地,大秦才能真正称之为一个王朝,也是继大唐王朝之后的另一个强盛的汉家王朝。

后周,南唐便是这条道路上两块必须被搬开的巨石。

三月初,大秦派出了使者,他们的目的地便是占据江南烟雨之地的南唐,并许之以荆襄之地,结为盟好,同攻后周。

这是大秦必然的选择,至于南唐会不会听从大秦的建议,在后周背后捅上一刀,谁也不太清楚,也没有人太过在意,南唐向来软弱,信心膨胀的大秦上下,并未将他们看在眼中……

后周即灭,下一个便是南唐,这个时候,没人相信,后周,南唐能阻挡住大秦越来越锋利的锋芒。

晋国公赵石终于在三月初,被召入宫中,照例,和皇帝陛下谈了些什么,众臣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但随后,皇帝陛下便谨慎了许多,召集枢密院几位大人商议军国大事的次数也多了起来,好像,晋国公赵石给信心满满的皇帝陛下泼了一盆冷水,让皇帝陛下变得有些迟疑了。

这个表现是如此的明显,再次让朝臣们意识到,大将军赵石对皇帝陛下的影响力……

但还是没有人会相信,只凭大将军的只言片语,就能阻挡一场已经如箭在弦的战争的到来。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之,许多人膨胀的信心开始发生了动摇,谈论即将到来的战事时,也谨慎了起来。

也许,朝堂上有很多人不喜欢晋国公赵柱国,但所有人都必须承认,这位大将军是大秦上将中最耀眼的那一位,在战事上的发言权,都无人可及。

他已经用敌人淋漓的鲜血以及从河中,到草原,以及西北,蜀中各族人等的累累白骨,建立起了他不败的威名。

他在战阵上的天赋和功勋,让最痛恨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位很难被正面击败的大秦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