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突兀(1 / 2)

将血 河边草 2387 字 18天前

“诸位卿家觉得晋国公之议如何?若有异议,不妨直言。”

皇帝陛下语气中带着鼓励,好像他对赵石所言,并不算满意的样子,但在座之人,没一个是心里不够数的。

这会开口反驳,也许会得些好处,但……于事无补。

看来啊,之后还是商量一下,粮草该怎么调拨,又改调多少兵马吧……

只是周仿抿了抿嘴唇,他知道,这会儿他必须开口,不然的话,皇帝陛下不会满意,旁边的臣僚,也会看他的笑话。

总归,还是他中书之首的位置并不稳固的原因罢了。

若是老师坐在这里,就算不开口说话,其他人也只会以为,老师已然心有成竹,甚至于,私下里跟枢密院商量过此事了。

资历还是不足啊……

周仿心中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道:“国公之言,不无道理,但……西辽地处偏远,这粮草和兵员极难调拨,再者,以国公之意,就算平定西辽,可还有花勒子模,花勒子模之后,又有西域诸国,如此兵事绵延,不知何时可了?”

软中带硬,旁边两位参知政事都暗自点头,就算要打,也要定出个界限来,不然的话,只晋国公一言,便可轻定军国大事,长此以往,何人又能制之?

不用赵石开口,兵部尚书成峦已经沉声道:“西辽虽远,然不如西夏多矣,回鹘早有叛心。草原诸部近在咫尺。榆林也有精兵数万。花勒子模又与西辽不合,如此四面受敌,破西辽易也。”

“只是……平定西辽之后,若再进兵西域,怕是……力有不逮。”

周仿一下就松了一口气,中书这边乱着呢,枢密院现在看来也非是一条心,这样一来。他所受到的压力,就减轻了许多。

他微微瞟了成峦一眼,心说,到底是朝中重臣,即便为人门下,也还有着操守。

赵石这会儿其实也轻松不少,若都唯唯诺诺,他也不会太好受。

在朝中呆的久了,就能感觉的到,被人群起攻讦不一定是坏事儿。而一言九鼎的滋味儿,也没想象中那么美妙。有来有往,才是为臣之道。

等成峦说完,他这里便道:“成大人说的极是,契丹人灭了也就灭了,花勒子模那边儿,咱们也是一无所知,更没有东进之意,如今,只要让西域诸国知我大秦之名,不敢轻辱便罢,不需多树敌手,缓缓图之可也。”

一时间,众人皆是纷纷颔首,表示赞同。

大都心道,如此甚好,看来晋国公在这事上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并无它意才对。

皇帝陛下满意的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此事交中书与枢密共议之,朕以为呢,回鹘既有归附之心,不如遣一使节往回鹘汗国,先议称臣之事,或可以此为口实,与辽人开战,众卿以为如何?”

那还有什么话说,众人纷纷道:“陛下英明……”

赵石一听,被恶心了够呛,这显然是他的建言,这小子脸皮是越来越厚实了。

好在,皇帝陛下还没有得意忘形。

这时笑眯眯的又来了一句,“国公以为,何时开战为佳?”

赵石摸了摸下巴,面无表情道:“明年秋末,应该就能准备的差不多了,草原上也正是秋高马肥,草原胡骑战力最强的时候,让回鹘人出兵辽人侧后,可令木华黎率草原诸部兵马汇合榆林王览部由东向西推进,逼迫辽人决战,用半个冬天的时间,应该就能破敌而还了。”

“如果不能,后年春天,继续攻之,务必不使辽人有喘息之机。”

皇帝陛下轻轻一拍桌案,“好,朕准了……”

众人一看,得,果然是早商量好了。

要是他们知道有双簧这个曲目,定然会第一个出现在他们脑海之中。

剩下的给中书和枢密院留下的,尽都是苦差了。

一个就是向回鹘汗国派出使者,一个就是粮草和兵员诸事,没一个好办的,尤其是,办好了是份内之事,办不好,结果就不好说了,这不是苦差又是什么?

定计这样的功劳,是不用想了。

张承和种燧都有些不安,像这样的事情,他们两个枢密副使竟然一无所知,这在之前可是不敢想象的。

可见,枢密使之争,让他们受到的影响已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今天西辽的事情,只能说是一道开胃菜。

接下来,皇帝陛下又道:“今远人来投者渐多,当年,设下理藩院,多为权宜之计,而今看来,也不见多少成效,所以,朕欲重立鸿胪寺,以结中外之好,可也?”

鸿胪寺这个名字,立马在众人心中转了一圈。

没有谁不知道鸿胪寺是怎样一个衙门,唯一让他们有些疑惑的是,这样的事儿,应该交给中书议决才对。

而今却在这里首先提了出来,这是不是说,陛下对中书有所不满,或者也可以说,此乃中书势弱的开始?

这回,武人们悠闲了,鸿胪寺这样一个衙门,必然不会落在枢密院或者兵部辖下,那是文臣们的事情。

当然,兵部或者可以插上一脚,枢密院却绝无可能。

他们其实就像关在笼子里的两种动物,食物够的时候,他们懒的相互撕咬,只有主人需要的时候,他们才会在食物充足的时候,一个用嘴,一个用爪,相互争斗一番。

当然,如果食物短缺,或者有抢夺食物的机会,他们都不会介意。拿出真本事来。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当然,激烈的程度,还要视食物的等级而定。

而像鸿胪寺这样的专属食物,另一边定然没有什么兴趣,不过,若是能占据个有利的位置,他们也不介意上去咬一口。

像现在,位置就很有利。只看对方护的死不死了。

不过,显然文臣们玩这个更加娴熟一些,不会给他们太多的机会。

“陛下是说,改理藩院为鸿胪寺?”

这是一句废话,但也正是这样的废话,才能探明皇帝陛下的心意。

不知道陛下心意如何,做什么事都是事倍功半,一旦知道了,才能改为事半功倍。

皇帝陛下颔首道:“吐蕃,草原诸部。以及回鹘人,皆都想方设法。派遣使节入朝,而我大秦,却还未有属衙,主理此事,更无人出访外邦,使外邦之人,同沐圣恩,何也?”

“礼部,理藩院,皆有不足也,不如仿照古例,以理藩院为基,重启鸿胪寺,专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