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开端(2 / 2)

将血 河边草 1778 字 18天前

大臣们纷纷落座,殿试正式开始。

考官出列,“请陛下赐下考题。”

高踞于上的皇帝陛下摆了摆手,立即便有宫人捧着匣子来到拾阶而下。

考官验示皇封完好,这才小心的打开匣子,取出早在多日之前,便封于其内的文卷。

接下来,就该是考官宣示于众人了。

但当考官的目光,落在文卷之上的时候,只要看着他的人,都能发觉,这位先是愣了愣,接着脸色便迅速苍白了下来。

他无助而又茫然的抬头看了周遭一眼,显然整个人都懵了。

赵石有趣的看着这一幕,他立马已经将这位考官归类到了倒霉蛋一列,这样的人,今后将没有任何前程可言了。

这样的官场倾轧,赵石见的已经太多太多,要说这人只是无意间卷入其中,他是断然不会相信的。

不过,这注定只是个小插曲,不会太过引人关注。

殿试考题,终于从这位倒霉蛋嘴里念了出来…… ……

文瑞殿大门缓缓打开,迎入明媚的阳光。

失魂落魄的进士们,鱼贯走出殿门,突然间,于人惊呼了一声,接着便是一阵混乱。

有人摔倒在殿门之前。

不过混乱很快平息了下来……

大秦成武八年的大考,结束了。

消息传播的很快,也引起了一片哗然。

今科殿试的考题很特殊,付汝一县之地,以何治之?

这边是今科殿试唯一的考题,对于进士们来说,这无疑是一道陌生到不能再陌生的题目。

其实,这样的题目,别说是他们,即便是交给全天下的士子们,多数也要抓瞎。

没有署理过县政,这个题目根本无法作答,你念过再多的书也没用,子曰诗云中,或许提到过一些,但你真要按照这些写下去,准备歪的不能再歪。

这个题目很大,给你留足了想象的空间,却又处处陷阱,能在这个上面洋洋洒洒,侃侃而谈者,又来参加什么科考呢?

进士们随都可以说是满腹才学,但答是那叫一个艰难,勉强为之之下,只能用乱七八糟来形容了。

皇帝览之,理所当然的大怒。

诘问之下,问的考生们一个个面红耳赤,语不成声。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皇帝陛下宽容的给予了考生们又一次机会,若为府中辅官,可有一二良策,惠之于民?

这次,皇帝陛下没让考生们一一作答,而是寻来了早已定好的等次,只问头甲三人。

结果可想而知,硬着头皮作答的三人,除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这样的罗圈话之外,再无任何出人意料的答案。

皇帝陛下大为不满,怒火更盛,但还是强自“压住”,让同门下平章事周仿出题再考。

周仿的出身不用多说了,于是拿出了大秦律,随口道了几个府县内常见的案子,让考生判之。

实际上,周仿算是非常的厚道了,他们知道皇帝陛下要做什么,中书这里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但临到了来,还是动了恻隐之心,想给这些读书人留下几分余地。

在他看来,读书人若不读秦律,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能说得通,做到有据可循,也许这一科上来的读书人,之后的处境不会那么凄惨。

事实上,他想的确实不错,这些读书人或多或少的都读过秦律。

但也只止于此罢了,不管什么时代的律法,都是千头万绪,用不到的时候,没有人会刻意去通读这个东西,在突然被问及的时候能确切的知道,在秦律中有这么一条,已经算是不错不错的了。

读书人们会去背诵论语,春秋,也不会去仔细诵读秦律,因为那除了偶尔能炫耀一下之外,对科举没多大用处。

哪怕他们中间有人当过幕僚,也一定会对秦律有一定的认识,可惜,以科举为目标的他们,从来不会轻易出幕,一旦入幕,身上便也有了污点,为谋求正途出身的士子所不齿……

这就是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