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机遇和危机(1 / 2)

第二百七十五章 机遇和危机

一九一四年一月一日

西历的新年第一天,安庆、芜湖、九江、南昌的区议员,以及安徽、江西各县的议员,不失时机的走上街头,挨家挨户的嘘寒问暖,议员们都换上最隆重的拜客衣裳,神情亲切语气温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家的至亲骨

对于议员来说,登拜票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因为疏远拉拢选民而不能连任,县级议员每年上千银元的薪水就泡汤了,如果再加上议会召开期间的办公费、车马费,那就是两千多银元的损失。

江淮军的统治区域,严格压制省级议会的权力,把各省訾议局变成了橡皮图章,与此同时,对区县级訾议局的建设则大力支持,同时也对区县级訾议局的权力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但是他们责权范围之内的事情,不论是军谘府还是地方官员都不许干涉。虽然很多事情,在上位者看来不过是蒜皮的iǎ事儿,但是对iǎ老百姓来说就是命攸关,区县訾议局的议员的责任就是排解这些iǎ纠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不使民间的怨恨聚集发酵最终酿成大祸,同时监督官员的不作为和贪腐举动。

訾议局在反腐败方面的成效,无疑是极为巨大的,从两年前柴东亮当上安徽都督以来,基本上就没发生什么大规模的团体腐败案。议员们千方百计的盯着官员,一旦被他们找到把柄,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法庭的法警会毫不客气的抓人。而揭发贪腐案件的议员则会名声大噪,很可能由县区议员变成省议员,年薪由一千增加到三千,可谓是名利双收。

不过,随着大批官员落马,现在想再抓到贪官的把柄也不容易了,一是很多官员也确实吓破了胆子,再则是有些贪官做的也更加隐秘。

与此同时,原先干净整洁的安庆、九江街头涌现了大批衣不蔽体的流民,这些人说话明显带有淮音,和安徽人非常接近,但是仔细听听又有所不同。他们不是安徽人,而是从河南信阳、光州等地过江逃难来的。白狼匪患在段祺瑞的围追堵截之下,已经将趋平稳,白狼被困宝丰老巢,已经是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的了。但是豫东南地区已经被来来回回拉锯的官兵和土匪祸害的不成样子,大批的流民听说安徽、江西分田分地,就拉家带口逃往淮北,然后再辗转到了安庆。明朝末年,李闯王九洗光州,当地的土著几乎被这些匪斩尽杀绝,现在的光州人的祖上大部分来自九江,他们就逃往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成千上万河南流民的到来,给安徽、江西当地的政fu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他们安置住所,开设粥棚赈济就成了地方官府的工作重心。施粥倒是好办,现在安徽、江西的地方财政空前的宽裕,再有地方商业协会、教会捐献一部分的粮食、衣物,让逃难的人吃顿饱饭问题不大,真正难办的是住处。现在是寒冬腊月,安庆、九江虽然不像北方那样滴水成冰,但是长江上吹来的风也是透骨寒。如果让他们l宿街头,肯定会大批死亡,而且有可能传播瘟疫。地方政fu趁着冬天学校放假,将几所中iǎ学的学生临时合并,腾出来校舍给流民居住。

流民的到来很快就令本地的老百姓感到不满,这些人不懂得去公共厕所方便,经常在马路边的uā坛里就随地便溺,以干净、整洁著称的安庆、九江等地现在变得污秽不堪。流民无所事事,成天聚在街头看有轨电车、电灯等新鲜物事,笔直宽阔的马路、新建的高楼大厦和这些衣衫褴褛的流民,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显得刺眼。

幸福都是比出来的,安徽、江西当地百姓看到河南流民的惨状,越发感到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在河南当都督刮地三尺,驻守河南的毅军、镇嵩军的军纪之坏比之白狼这些悍匪也不遑多让,而江淮军不但不扰民,到了休息日还在军官的带领下,主动帮老百姓挑水、劈柴,安徽、江西等地不仅是孩子读书不要钱,逢年过节还要发东西发钱。商家缴的税款,还经常享受退税等优待。

不比没感觉,比较之下,安徽、江西百姓发自内心的把江淮军看做了子弟兵,而对柴东亮的拥戴和崇拜则达到了顶点。但是,老百姓对这些流民则感到了厌烦,讨厌他们散发着臭气的身体,讨厌他们不讲为生,讨厌他们iǎ偷iǎmo的恶习,甚至有些流民本来就不是善良之辈,白天在人群中吃粥,夜间三五成群的打家劫舍,恶案件层出不穷,安庆、芜湖、九江、南昌等地的治安压力空前。

这种局面令很多当地老百姓不满,他们找到议员,希望地方訾议局能够想办法,不许流民进城。

区县訾议局没有这种权力,省訾议局倒是开了两次会讨论,最后决定在城郊专设了流民收容所,统一安置流民。其中的青壮吃了几顿饱饭之后,被安排干一些修水利、修公路的活计,让他们自食其力,老弱f孺也由专人在收容所搞了劝业会,教授他们编织、绣uā等轻体力劳动的技术。与此同时,柴东亮亲自给上海警察厅长杨梆子发电报,将他调到安庆担任江淮巡阅使衙署的治安厅长,负责江西、安徽两省的治安,防止恶案件的发生以及蔓延。

省訾议局本来就是橡皮图章,吴锦堂等人在柴东亮的授意下,通过了《弱势群体保护法案》,规定了地方政fu有义务保证流民的温饱,同时确定了流民的子弟和安徽、江西当地百姓同等的受教育权力。

这项法案引起了轩然大*,给流民几顿饱饭吃,给他们几件旧衣服,老百姓没有意见,但是允许他们的孩子接受免费教育,安徽、江西当地的老百姓就不干了。凭什么这些外来户一分钱的税款都没jiā过,就能不要钱的读书?本地人发起了几次iǎ规模的示威,抗议訾议局出台的账法律。

柴东亮听说之后,气的想骂街,两年前的时候,安徽当地人的素质比这些河南流民能好到哪里去?三顿饱饭吃了之后,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但是在往深处想想也就释然了,这不正说明自己统治区域的人民,已经有了初步的权利意识了嘛这不正是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

起码老百姓已经懂得,政fu是自己纳税养的,而不是朝廷养了他们,这就比清朝统治期间强了千百倍了。

军谘府张贴了大量的文告,同时启动了民宪党的宣传工具,告诉老百姓让流民子弟读书的意义,军校和各个公立中学的学生也被发动了起来,让他们向过往的人群散发传单。

流民既然到了这里,落地生根是必然的事情,如果他们的子弟不能受教育,这种贫穷就会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贫富分化过于严重同时阻断了底层子弟向上的通道,就会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到时候将会付出更大的成本来维持社会秩序。如果流民子弟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长大就有能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缴纳更多的税款回报社会,这才是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