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之后的步兵师,满员编制将会从一万八千人提高到两万人左右,如果是战争时期额外配属部分后勤工程保障部队的话,兵力甚至有可能达到两万三千人甚至两万五千人以上。
不过这种编制的改动,由于是集中在后勤辅助部队的改动上,故而对部队的现状改变不大。
因为部队那么多,除了少数常年驻扎在边境的备战一线部队外,其他大部分都是保持和平编制,只要到战争时期才会补充动员兵力,达到满员编制。
这也是为什么帝国陆军拥有高达四十八个步兵师、以及十二个骑兵师以及十来个炮兵旅等诸多独立部队,但是陆军的总兵力依旧没有超过百万人的缘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部队除了少数一线战备部队外,其他部队基本在和平时期只保留必要的军官以及骨干士兵,是不会常年保持满员编制的。
尤其是后勤、工程等辅助部队,平日里可是非常小的,比如一个师属辎重团,和平时期的人数也就四五百个人而已,甚至连骡马都不足,等到了战争时期进行充分动员后,将会补充大量的预备兵力以及临时征召的骡马。
到时候,这一个师属辎重团才会膨胀到两千多人的满员编制。
这么做固然会因为需要动员时间,进而导致在战争初期的很多部队战斗力不足,但是这也是属于没办法的事。
毕竟军费是有限的,军方总是更愿意在和平时期里保留军官和骨干士兵,这样等到战争时期,就能够迅速补充预备兵力,然后把军队的数量迅速扩张。
这样总比在和平时期就养着一大群无所事事的辅助兵力强得多!
陆军那边除了对后勤相关体系进行改革外,也是根据西伯利亚战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诸多改革方案。
比如说,陆军方面认为在西伯利亚战争期间,1872年型北方步枪虽然射速够快,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因为使用栗色火药作为******,发射后的烟雾会严重影响士兵的视线,战斗激烈的时候,往往是不用多久士兵就会因为被自己枪支发射出来的烟雾阻挡视线。
因此,经过西伯利亚战争后,不用林哲去指点,军方的那群人就是对军械部那些人正在研究的无烟火药重视无比。
1878年的下半年,军方那边一口气是投入了至少上百万的资金,用于资助国内的数大相关研究机构,包括江南化学公司、帝国大学化学系、皇家科学院等。
军方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那可用于实战的无烟火药给研发出来,当然了,研发出来还不算,还需要可以大规模量产,并且成本也要在军方的接受范围之内。
无烟火药之外,陆军还关注了诸多新书技术的研发,并提供相关的研发经费。
这种事,几乎是每一场大规模战争之后就会出现,而且也不仅仅是在帝国如此,在其他国家也是同样如此,比如普法战争后,德国人就是迫不及待的研发并服役了毛瑟1871步枪,而其他国家,包括帝国在内,都是迅速跟进,研发并服役了钢制后装线膛炮。
这一次战争里,帝国的1872年型北方步枪大方异彩,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俄国人那边就已经是开始了相关新式步枪的研究,到了1878年的时候,基本上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家都已经展开连发步枪的研发,甚至有的国家都已经开始小规模的试验服役了。
近代的战争,对科学技术促进是拥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就当帝国陆军吸取了西伯利亚战争的经验,进行多项改革的时候,帝国海军也是没有闲着,除了持续投入资金继续修建少昊级两艘战舰外以及新款装甲巡洋舰月桂号以外。
1878年的时候,海军按照惯例又是开工了一艘战列舰据比号,这艘战列舰在设计上算不上有什么太大的新意,基本设计都是延续少昊级。
因为受到现在的技术水平限制,动力和装甲以及火炮技术都没有出现太大的进步,海军舰政部那边的设计师就算有着诸多新式设计,但是也是难以建造出来。
这种情况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实际上在整个七十年代里都存在这种问题,帝国在设计建造几款新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变化不大,最多的变化就是火炮的口径更大,身管更长而已,少昊号的变化也只是从以往的低干舷改变为常规干舷,但是一些基本的设计理念却是依旧没有摆脱六十年代末期的蚩尤级的影响。
如果单纯从战斗力去看,尽管少昊号比蚩尤号已经强大不少,但实际上也强不了多少,因为两者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并没有出现决定性的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