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2 / 2)

重生一九八二 甜饼 2957 字 16天前

年轻人离开,有人站在办公室门口,敲了一下门。

“忙着呢?”

“黄会长,您进来坐。”舒雨站起来,将黄会长迎了进来。

“听说你这里有好茶,我来讨一杯。”黄会长坐下来。

“您不适合拐弯抹角,这理由一听就是电视剧里学来的。”舒雨嘴里开着玩笑,已经动手给黄会长泡上了茶。

黄会长摸摸脑袋,“你别说,还真是。”

“那我不客气了,还真有点事,想找你出出主意。”接过学生泡的热茶,闻一闻,别说,还真的挺香,是好茶没错了。

“什么事?”舒雨还以为是雨露基金会的事,关心道:“是不是超支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反正也不是第一回 了,她都习惯了。

没想到黄会长说的不是这件事,“我这两年吧,也算是走过不少地方,特别是建雨露小学的偏远地方,算是比较熟悉。”

然后就发现,有些地方的穷困,并不是因为当地人懒,或是不思进取。一些地方纯粹是自然条件有限,实在是产出不了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一些地方,其实是有产出的,但问题是运不出来。

“您是说修路?”舒雨苦笑,偶尔有什么特别困难的地方,倒也不是不能帮,但如果跟盖学校一样,形成常态,恐怕不是她修得动的。

“不是不是。”黄会长倒没这么想过,“我是觉得可惜了,但我们这些人,又不懂这些,所以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说着黄会长带舒雨去他的办公室,里头堆满了土特产,“这些都是我带回来的。”

黄会长特意买了一些回来当样品,毕竟口说无凭,还是让人看看实物为好。

口感甜糯的红薯,粉糯的土豆,晒干的笋片,各种农家晒好的菜干,腌制的酱菜,手工的粉团,米团以及根本叫不出名字的各种吃食。

还有各种山货,菌菇木耳甚至还有茶叶。磨好的葛根粉,藕粉,成箱的水果等等,简直像个食品博览会。

这些初级农产品满满当当将办公室的空间几乎都占满了,看起来不是一回二回能带回来的,可能是很长时间的积累。

黄会长自己也承认,她本来不想麻烦舒雨的。觉得她已经够忙了,而且忙的都是大事,还拿这些小事去烦她,实在不好意思。

所以他就自己拿着东西四处 ,想帮人家卖出去,结果样品送出去不少,都没有下文。这些样品还是他自己花钱买的,他倒不心疼花的这些钱,就是觉得事情一样都没办完,实在没招了,所以才来找舒雨出主意。

舒雨蹲下来一样一样看着,“您记得产地,以及当地的产量,还有具体交通情况吗?难运出来,到底有多难?”

黄会长翻出一个本,“我都记着呢。”

不光拿笔记,有的地方说不清楚,干脆还画了图。有些数据他记了,有些数据没有,但价钱都记得很明白。

农产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价格,直接到地头收购的价钱会便宜到你不敢相信。成本的大头不在于收购价,而在于运输和贮存。特别是一些易腐类的食物,等到了目的地,能剩一半可能都是运气好的。

如果动用冷藏车,那就是更大的一笔开支,这些才是成本的主要购成。

“我是想,你不是在深城有个厂子吗?食堂里总是要买些食材的,这些又便宜又好,所以……”

黄会长想的特别简单,就是能帮他们一点就是一点,几千人的食堂,要是能定点采购一笔,对他们就是很大的帮助。

舒雨摆摆手,“食堂能买多少东西,更何况,还得派人去山里采购,来回半年光差旅费都不知道要多少。”

还得把这些东西运回来,最后豆腐盘成肉价,最后一算帐比直接在市场上买都贵。

这个帐一算,黄会长才明白过来,苦笑道:“看我,到底是年纪大了,这么显而易见的事都想不明白。难怪现在提倡提拔年轻人,市场经济我们这些老人是玩不转了。”

一辈子没接触过市场经济这个东西,黄会长听完只觉得灰心,难怪他们的东西又好又便宜还没人来收,在当地又卖不上价,原来是这么回事。

“是我想简单了,你就当我没说过。”黄会长叹了口气,还以为自己能帮他们呢,结果是自己想多了。

“别啊,我只是说食堂不要,没说别的地方不要啊。”舒雨蹲在地上,翻开水果箱,让外头的员工进来,“拿去洗洗切切,喊大家一块到会议室吃水果。”

基金会的员工都惊呆了,还有这好事,赶紧拿着水果出去,生怕舒雨反悔。

不光水果,还有酱菜,所有现在能品尝的东西,舒雨都给抱到了会议室。

“拖个白板过来。”舒雨吩咐员工。

然后将食品摆放在会议桌上,要求所有人试吃,然后以一百分为满分,给所有品尝过的食物打分。

基金会的员工,对这些地方都很熟悉,舒雨也问了问他们对当地的了解。

最后拿来一张纸,对黄会长说道:“咱们先说自然环境恶劣的,当地的人只有一个出路,出去打工。他们需要的是职业技术学校,教他们实用的技术,按中国的发展,修理汽车家电以及建筑方面肯定需要大量的工人。中国人花在饮食上的开支也会越来越多,未来对厨师西点师也会有大量需求。”

“而且技术学校如果干的好,亏损个几年,以后是可以达到盈利的,或者说自负盈亏。如果您有兴趣,完全可以办一家这样的学校,和当地政府合作,培养熟练工人和专业人才。”

黄会长听完,消化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对啊,他们当地什么都没有,干嘛非死守那块地呢,出去打工不是也一样。”

而且按中国的国情,出去打工的人,肯定会往家里寄钱,改善一家人的生活。而这些钱也是花在当地的,这样的情况一多,当地人的条件普遍转好,又能带动当地服务业。

“我得好好想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当地政府要有这个意识,得配合。”黄会长拿着本,写下几个备用的地名,看样子是上心了。

也许过些年,政府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更好的办法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生活。但在现在这个时间段,按照舒雨的能力,这是她唯一能做到,又比较实用的方法了。

舒雨再接着说道:“再说说这些有产出的地方,先说水果,苹果桔子梨,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种植的大众水果,您带回来的这些味道不算特别。想要有好的销路,一是嫁接更好的品种提升口感,二是建立生产线,做水果罐头以及水果零食。”

跑半个中国的路,去运一批家门口就有的水果回来,纯粹是脑子发抽。只能当地自己消化一部分鲜果,剩下的进加工厂。

黄会长连连点头,“我去罐头厂问过,现在的罐头都是出口的多,非常挑剔。”

舒雨微笑,不想改善品种,就光想着别人降低要求收他们的果子,这怎么可能呢。

她可以出一笔钱,买更好的品种,甚至请专业老师教授当地农民嫁接和管理。但问题是,你以为农民就会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