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发作不得(最后双票日)(1 / 2)

调教初唐 晴了 1625 字 17天前

“婆婆也在啊,媳妇就是想来看看俊郎起身没有。”程鸾鸾有些不太好意思地瞅了一眼自己手中的食盘笑道。

“媳妇啊,呵呵,快些进来罢,可真会疼你夫婿的,嗯,手艺不错,可真是香得紧。”娘亲笑眯眯地接过了食盘摆我跟前,拉起了有些郁郁的程鸾鸾温言笑道,说完话一回头见我呆愣愣地瞅着程鸾鸾送来的稀饭,轻轻地拍了我一巴掌:“怎么了?方才不是还嫌为娘给你送的吃食少吗?怎么这会子变成根木头了?”

我赶紧端起了碗,深吸了口气:“嗯,娘,要不您也尝一些。”肚子差不多装满了,不过,程鸾鸾带着愧疚的心思来送饭,里面的意思我清楚得很,不吃是不行滴,可是吃这么多,我又担心把自个给撑住了。

“为娘已经吃饱了,还不乘热把他给吃了。”娘亲隐蔽地戳了我一眼,我无奈,打了个饱呃,扭脸朝程鸾鸾展露了一个宽慰的笑颜,拚了!

程鸾鸾看到我大口地喝着稀饭,心底似乎松了口气,不过,她知道自家的婆婆疼爱儿子的心思,朝着娘亲低声言道:“婆婆,都怪媳妇,让夫君又醉成这样......”她自然不能说怪她爹,作子女的可不能把责任往父母的身上推,这是常理,也是孝道,即使程鸾鸾是这么说,但谁的心里都清楚得很,让本公子变成这般瘟样的是谁。

“这是甚子话,怪谁也怪不到你的头上,你们几个,心系在哪根绳上,娘亲这里可是明白得紧,要怪啊,也怪这混小子,就喜欢逞能......”娘亲牵着程鸾鸾的手,拍着自己的胸口温言道。最后还宠溺地拿手拍了我一巴掌。娘亲的巴掌对于我来说等于是按摩,悠然地斜靠在榻上喝着米粥,瞅着娘亲跟程鸾鸾在跟前亲密无间的聊天,嗯,这才是生活嘛。

----------------------------------------------------

宫女姐姐的政治触觉很敏锐,对于新观念同样有着强悍的接受心理,但是,在她认为对或者错,已经界定了方向的任何事物,是很难得扭转她的观念,比如在科举制的问题上面,她就存在着与我不同的想法。

“妾身以为,学院之中人浮于事,学而不识者大有人在,别的不说,俊郎您可是为了这事向咱们姐妹几个诉了不少的苦,如今的学馆,不论是国子学,太学,又或者是弘文馆、崇文馆还是其他各州县的学馆,都不过是为了应对科举而学,比如科举注重帖经、墨义,学校也采用帖经、墨义的方法考学生。科举注重策论和诗赋,学校则也考策论和诗赋。结果导致学生只注意背诵经典章句,善辞赋而少实学,应试能力强,任事能力差......”宫女姐姐侃侃而言,我点头,不得不点头,这位强悍的首席智囊所言确实切中了目前科举的要害。

宫女姐姐认为,学馆的存在,对于科举而言,是一个失败的副产品,虽然不至于取缔,但至少在其教学方式上,宫女姐姐认为很有问题,虽然李叔叔也做了改革,但是对于行卷,由于反对的声浪较大,而且在这一时期辽东开发的初级阶段,李叔叔不想因为这个而影响到取士所以还没有取消。

所谓“行卷”,即是举子在考试前,将自己平时所作的诗文择其佳者汇集成册,投献给当时的名公巨卿、社会贤达,求其赏识,制造声誉,向主考官推荐。

我这个名声在外的大唐新文豪就曾经收到过不少的这种东西,我爹也一样,很烦人,还有举子直接向主管考试的尚书省礼部投卷,称为“省卷”,又称“公卷”,对于那些公正无私,致力求才的主考官和公卿名流来说,“行卷”是 全面了解,考察人才的较好办法,因而对于举子录取与否,行卷事实上比单凭考场一纸试卷定乾坤确有积极意义。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又为请托、通关节、私荐、场外议定等提供了方 便。所谓“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

而各个学馆的学生,最是能从这个行卷中受益,因为唐代最大的几间学馆都在长安,其师长皆是朝野上下有着不小名望的儒者,比如孔颖达这位老家伙就是国子监的祭酒,也是国子学的直系领导人。

有了这帮子人帮他们在前面开路,任谁在行卷的时候都会考虑一下这些人的影响,从而在人情上松动,这样一来,很容易挫伤那些外地名声不显,寒门出身的读书人的科举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