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黑人诸葛(2 / 2)

旧书大亨 镔铁 2064 字 19天前

懒人就是懒人!

……

淘书的日子是快乐的,对于林逸来说也是充实的。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林逸几乎走遍了整个南京所有大街小巷的旧书店,自己旧书地图上的书店也被一一划去。

这天,他从朝天宫向南,过了建邺路就进入了传说中另外一个旧书圣地---仓巷。

与朝天宫的恢弘气势相比,仓巷显得破旧而萧条,惟有街道两侧一家家旧书店和古玩店,显示着这里的人文与厚重。

出现在林逸眼中的,除了旧书店主们清理库存外,砖墙上一个个大红的“拆”字很是扎眼。林逸在仓巷走了一圈后发现,还在坚持营业的古旧书店只剩下六家。

林逸在多位爱书人的指引下,找到了仓巷33号“聚益书屋”。

林逸走进书屋,只见里面人还不是很多,琳琅满目,却都是旧书。

整个书屋弥漫着喜人的书香味道。见林逸背着挎包,在书店里面四处打量,模样与一般的淘书者迥异,那书屋的老板就留意上了他。

林逸不料自己被人当贼给防着了,还在啧啧有声地打量着书架上塞得满满的旧书。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咳嗽声,林逸回头一看,却是一个四十左右的中年男人。

“你好,有需要帮忙的吗?”那人很和气地问林逸。

林逸看他眼神不对,就知道对方误会了,于是就急忙解释了一下,说自己是从远地而来,慕名前来淘书的,又说自己造了一份南京的“淘书地图”,拿出来让那老板看了,对方这次释疑,反而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是这家店的老板,名字叫胡荣贵,很高兴能够见到从中原不远千里而来的“书友”。

既然大家都是爱书之人,难免会有共同语言,很快就熟络起来。

林逸递给胡荣贵一根香烟,两人坐在收银台旁边,唠起嗑来。

“我是第一个到仓巷开店的人,可以说是见证了这个旧书一条街的历史。”店老板胡荣贵告诉林逸。当时,仓巷还没有一家旧书店,仓巷只有现在的1/3宽,摆摊的胡荣贵很快就发现身边多了朋友,仅一年多,这里聚集了100多个旧书摊。“后来有人说地摊影响城市环境,不给摆了,我们租了民房,把书摊搬进店铺。最多时,整条仓巷有50多家旧书店,成了南京乃至全国最有名的旧书市场。”

胡荣贵说,他这里来过太多名人,黄裳、王蒙、陈子善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还有那个扮演“和珅”出名的影视明星,也非常喜欢旧书、喜欢摄影,“他经常蹲在我的摊子前淘书,也常还还价,看得出来是爱书的人。”

如今旧书一条街即将拆迁,胡荣贵无奈中也只有感慨,“那些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悠悠地吐了一口香烟。

林逸不禁感叹,确实如此。在很多喜欢淘书人的心目中,买旧书一般不叫买,而叫“淘”,读书人享受的就是走进一家家旧书店,一本本“淘”的感觉。仓巷就是这么一个旧书店扎堆的好地方。

一般人以为,喜欢旧书的多是老年人,其实不然。胡荣贵告诉林逸,如今爱好古籍的人,年龄普遍在30岁左右,而且不见得是学中文、历史专业的。有个做监理的读者虽然只是高中毕业,但文史方面的造诣却比一些研究生还要高。

这些读者因淘旧书而结缘。“店里过一段时间就放出一批旧书,我们不出通知,老顾客看到后马上打电话通知圈子里的人,很快人就到了,可见这些人对旧书的痴迷程度。”胡荣贵说。

林逸在这家旧书店遇上几位南大古典文献专业的学生,他们说,这家店常有一些世面上少见的好书,回头客很多。老板在经营方面很灵活,时常让些利、打点折,多数情况下都能成交。如果你和老板混熟了,买书之余还可以和老板聊聊天,旧书店的吸引人之处也正在于此。

“不说你不知道,说了吓你一跳,其实我店里的顾客还有许多南大学中文的外国留学生,”胡荣贵说,“一开始我也很怀疑这些外国人懂不懂中国文化,可一交流发现,他们对我们老祖宗的东西非常感兴趣。”

林逸放眼看去,果然,不远处书架旁,竟然有一位黑人,他正在静静地翻看书。林逸运足眼力仔细看去,靠,竟然还是一本非常深奥的影印版《道德经》。

林逸不由得汗颜,如此高深的经典国粹,自己都不敢轻易阅读,人家一个老外却看得津津有味,这真是院内开花,院外香,自愧不如啊。

就在林逸感慨万千的时候,忽然那黑人老外似乎有什么问题难住了他,就皱着眉头,非常陈恳地走到店老板胡荣贵面前,用非常流利的中文向老板讨教里面的含义。也许对于他这个老外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都懂得这本书的,毕竟这本书那么的有名。

奈何胡荣贵虽然拥书万千,又是老板,却对《道德经》了解不深,为了免得出丑,就随便在店里头找了几个熟知的老主顾,让他们来替自己解释给这位老外书友听。在胡荣贵看来,这些老主顾都饱读诗书,一向又都喜欢买古籍书本,定能圆满完成任务,让这黑人书友知道中国人博学多才的厉害。

可是,没想到这为黑人书友竟然是扮猪吃老虎的高手,犹如“诸葛亮舌战群儒“般,把这帮老主顾驳斥的哑口无言。

顿时,整个书店的人都傻住了,谁也没想到这位“黑人诸葛亮”这么厉害,怎么办呢?难道说在自己的地盘上,又是在一家中国旧书店内,让一位老外拿着中国的国粹扬武扬威?

那黑人似乎很不满意这么多人竟然没一个能够完美解释这本书的,忍不住操着中文说:“难道你们中国人就没人看过这本书吗?连自己先辈写的东西具体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

晕倒啊,竟然被藐视了,还是被集体藐视!

可是面对那本高深莫测,连许多大学教授都不一定敢夸口融会贯通全部吃透的《道德经》,所有人又不敢轻易地站出来。

站出来万一答不好怎么办?那岂不要出丑?!

就在整个场子安静得有点诡异的时候,一个声音道:“不如让我来为这位朋友解惑!”

再看那说话之人,年纪轻轻,笑容可掬,不是林逸是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