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城隍庙(1 / 2)

旧书大亨 镔铁 1392 字 19天前

接下来的几天,林逸重新振作精神,抛开一切杂物,开始了自己喜欢的淘书之旅,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站,就是上海城隍庙的旧书市。

凡是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至于外国人,当然也要去,特别是初到中国来的;他们要在这里考察中国老百姓的风俗习惯,也是要看看他们在中国所施与的成果。所以,当芥川龙之介描写“城隍庙”的时候,特别的注意了九曲桥的乌龟,和中国人到处撒尿的神韵,很艺术的写了出来。

相比其他地方的城隍庙,上海的城隍庙则更有名气,原因是这里有上海最大的旧书市场,几乎可以和孔庙比肩。不过如今的孔庙已经成了旅游景点,摊位买卖旧书的被赶走不少,全都成了高档珠宝玉器的店铺,少了古朴多了世俗,相比之下,城隍庙还是那么的地道,接地气。

林逸如今也是小有名气的藏书家了,对于各地旧书市场那是熟悉不能再熟悉。在上海这几天,为了淘书,还专门把城隍庙旧书市场研究了一遍。

按照自己掌握的旧书市场的情况,林逸先是打车来到了九曲桥附近,然后就看见城隍庙那一片古朴建筑。

下车,付钱,进庙,然后从庙的正殿一直走出大门,开始还没什么,只是一些普通的景观景点,不过继续往里面走下去,就眼前一亮,只见前面是偌大一个百货杂陈的商场---有很大的古董铺,书画碑帖店,书局,书摊,说书场,画像店,书画展览会,以至于图书馆,不仅有,而且很多,而且另具一番风趣。

不同于其它地方的旧书市场,有买卖旧书的旧书摊,这里几乎都是古老的店铺,而这也是上海滩的特点,一切都有规有矩,不能乱来。再看旁边还有悬挂着宣传条幅之类的,上面写着“讲卫生,讲文明”,然后是“努力做时代新人,共建和谐社会”……

林逸对政治不感兴趣,却是看见旧书店和旧书铺就走不动路。他一眼看见一家叫“藏珍阁”的旧书店。走进店,左壁堆的是一直抵到楼板的经史子集;右壁是东西洋的典籍,以至于广告簿;靠后面,则是些中国旧杂书:二十年来的杂志书报,和许多重要不重要的文献,是全放在店堂中的长台子上,这台子一直伸到门口;在门口,有一个大木箱,也放了不少的书,上面插着纸签---“5元一本”。

林逸对那那些大木箱子翻看了一下,大多数都是一些七八十年代的旧书,其中最多的是鲁迅小说,白皮本的《呐喊》,《彷徨》,以及《朝花夕拾》等,这些书林逸已经集齐一套了,大概二十几本,像这种书地摊上都是两三块的,这里卖五块,可见上海的书价还是稍贵的。不过一想也能明白,上海这种地方寸土寸金,做生意做买卖,店铺租金都贵的吓人,卖的东西稍贵一些也情有可原。

林逸翻看书的速度很快,有时候大致浏览一眼,就知道里面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

林逸再看另外一个大木箱,只见这里面几乎都是一些杂志,并且都是那种老旧的。在“翻”的过程中,林逸看到不曾见到听到过的许多图书杂志,像《上海电器》,《华星》,《上海滩》,《艺术世界》等等,于是就像过眼烟云似的温习现代史的许多断片。

林逸属于那种封面控,而这些上海老杂志的封面更是别有特色,因此一口气他挑了36本杂志,什么都有,最多的是《艺术世界》和《上海滩》。

心里大致算了算,一本5元,36本下来要180元。钱也算不多,图个乐呵。

翻完这些大木箱子,林逸心说再看看其他地方的,于是就没有付钱,再去找台子上的旧书,那里多的是整套头的书,像《创造月刊》合订本,第一卷的《东方杂志》全年,《俄国戏曲集》等等,品相都很不错。于是林逸就又挑了几本,分别是标价30元的上海古籍出版社,87年版的《中国古典小说选》;标价50元的,人民出版社84年版《古本平话小说集》;还有59年上海文艺初版,华三川,程十发等名家精美彩色插图《上海大跃进的一日》精装本,这本店家标价200元,林逸感觉有些偏高,按照网络价格来说,100元左右就足够了。

不过林逸淘旧书这么久,有个道理却是懂的,那就是不管在哪里,旧书的定价都是靠不住的,他“漫天开价”,你一定要“就地还钱”,慢慢的和他们“推敲”。

所以林逸并不着急着立马就去讲价付款,而是继续找书,因为书越多,讲价的时候就主动权就越多。尤其一句“你看我都买这么多书了,便宜点”很有杀伤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