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武安君的振奋(2 / 2)

奇迹王座 半醉游子 2320 字 6天前

千把一百万多?

若这样的武器普及,绝对会对王国造成颠覆性影响,那些大家族还培养个劈人才,大规模采购这样的武器,足以轻松的称雄一方了。

这样武器一千把同时射击,足以顷刻间瓦解一支军队!

哪怕是南夏八侯级的强者,恐怕也承受不住几百把元力手枪的同时攻击啊!

只需聊聊一百多万金币成本,就能轰杀一个南夏八侯级的强者!这一百万金币算什么啊?王城这种地方,富商买一个美艳侍女差不多也就这个价了!

当然。

虽然武器威力很强,但是威力不完全代表实力,即使真有几百人持手枪对付神风候,神风候也不会站着当靶子,凭其实力和速度,不一定有机会开枪。

但不管怎么说,如此低廉成本却如此惊人效果,真是堪称奇迹之作!

“当然,这是成本价格。”神风候对武安君反应非常满意:“以楚天的性子,若是要对外出售的话,每一把元力手枪怎么也得一两万金币。”

“一两万?”

“武安君嫌贵?”

“贵什么?太便宜了!”武安君有些恼怒说:“若卖的这么便宜,岂不是地方家族也能大量囤积!”

武安君开始还担心这种武器太贵,现在又担心起这武器卖得太便宜。

总算是明白了,神风候为什么要力保楚天了。

楚天一人足胜雄师百万!

武安君目光忽然又是一闪:“神风候与楚天关系匪浅,不知能否将这手枪的设计图弄到手呢?”

果然。

这种东西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更放心么?

若楚天真的把设计图交出来,恐怕楚天就危险了!

“这元力手枪是楚天刚刚发明的武器,目前仍在测试阶段,我们就算拿到设计图,也只能造出不够完善的残次品。”

“是吗?”

“更何况元力手枪仅仅是元力兵器的基础,楚天将来或许会开发更多更先进的元力武器,在下认为楚天此人只能扶植联盟,切不可与其交恶,或采取强迫手段。”

武安君在一瞬间确实动了楚天的念头。

毕竟其中诱惑太大了,若能把楚天控制住,今后横扫犬戎草原,也只是时间问题。不过从楚天的性格来看,此人是吃软不吃硬的,强迫不一定会有结果,若是引起他的仇恨,只怕会埋下一大隐患。

“楚天附赠亲笔信一封,请武安君过目!”

武安君拆开一封没有密封信笺,其中短短的写着几百个字,正是楚天让神风候捎给武安君的亲笔信。

神风候也没看过信中内容,不知道楚天会在里面写什么。

这家伙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希望不要惹出乱子才好!

“好一个楚天!”武安君有些恼怒说道:“既然把生意做到本君的头上来,还想邀本君上中州跟他谈判合作,共同探讨发展军工产业?!”

什么?

邀请武安君去中州!

楚天是不是疯了,武安君这样的人物,绝对是不能轻易离开王城的!

武安君没有急着做决定:“神风候怎么看?”

“这楚天也太大胆了!”神风候先教训楚天一句,随后又说道:“不过为王国利益着想,我认为武安君要是能代表王国和楚天联手也是一件利国利民好事。武安君当然不能亲自前往中州,这件事情派一位亲信去谈就行了。”

“本君要亲自去!”武安君沉吟片刻:“今日文成君联系南州四方候,恐怕近期就会对楚天动手。本君不能直接离开王城,需做好部署准备才行,而南州距离中州有四洲湖直接连通,事到如今只能先让大学者帮我斡旋一阵子,本君两天内部署前线战事,立刻秘密入中州。”

有武安君亲自出手,这次麻烦算是渡过了。

不过把武安君叫道中州去谈判,这种做法到底明不明智呢?

武安君实力太强,双方力量不对等情况下,只怕谈判会使楚天陷入不利。

……

两小时后。

文成君的君府。

一位上官家族的资深长老匆忙找上上官藏锋:“禀告君上,武安君府有秘笺发往青州!”

三君存在互相竞争关系,武安君打战还可以,这权术斗争就逊色多了,武安君府的每一封信笺,基本都是逃不过文成君的掌控,而武安君还一无所知。。

“信笺在此。”

文成君直接拆掉武安君的信,简单的扫了眼冷冷一笑。

这信中内容无非是要求大学者全力保护楚天,让其不要被上官家族的人所害,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这个武安君啊,还是改不了老毛病!”

文成君其实没太把楚天放在眼里。

只是楚天屡次恶心上官家,第一次把上官明废掉,让上官家族蒙羞就算了,毕竟上官明违背王令在前,家族偏偏不能吱声,免得事情闹大而影响家族声誉。但第二次就过分了,楚天把四方候世子上官飞尘打成伤残,更引起雷州无数城民集体驱赶四方候的局面。

南夏建国多年了。

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平民驱赶侯爷的先例。

这件事情连藏都藏不住,四方候不仅仅是南夏八侯之一,更是上官家族一个最重要的分支。现在四方候的声誉受损,上官家族能不受影响吗?

文成君眼里。

楚天就像一只蝼蚁,以三君地位想捏死这只蚂蚁,根本就不是什么太费劲的事情。不过文成君终究是碍于身份,不屑对楚天这样一个小辈动手,现在既然有机会,顺便利用一下也是好的。

“我们要不要截下此信?”

“为什么截下!把信稍微改一改,再让它寄出去吧。”

这位长老当然明白文成君的意思,立刻对信笺做了修改,悄悄地放回原处,任由它寄到青州的大学者手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