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必征(2 / 2)

开海 夺鹿侯 1269 字 11天前

什么金帐汗国、伊尔汗国之类的,别说如今大明翻遍天下也找不到知道这个概念的人,就连蒙古都没多少人清楚到底是哪儿。

这不,戚继光踹了图们汗的汗庭,收缴一大堆资料送入京师翻译,皇帝汇总了全世界的知识,最后终于弄明白长子西征究竟征到哪儿,但他脑子里的概念并不是这个,不是金帐汗国,是大元皇帝在那册封了个西北藩王。

戚继光接到这封信时,他的部队正在蒙古高原的地下。

那是归化城北偏东七百里,属北元左翼三万户故地名叫伊林的地方,没有树。

为找点烧饭的柴火,他的部队超出计划行军足足二十里,他的部队已经在春季的旷野扎营许多天,风很大,越来越多战无不胜的铁军被春风吹病,辎重还很多,将士们很疲乏,急需一个能让他们不受风的营地休整几日再向归化城前进。

这里已经超过大明金国的土地,对他们来说并不安全,树木不足的情况下谁都没有办法,只能让士兵花费更多力气挖出一座座陷在地下的营房,四角加以石柱支撑,偏箱车的车板与帐布搭在上面做顶——居住效果很糟。

地下的潮气会返上来。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接到皇帝的信戚继光都没对皇帝指派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任何怨言。

他只想到别的一些东西,首先是他这次挖的地下营房用错了地方,这东西应该打仗的时候用,隐蔽效果极佳,整支军队就像消失了一样,如果树木足够,木板顶上盖上草皮,仅高出地面一个脑袋,旗军能在缝隙中观察敌情,从外面看就像稍高的小草坡……送信的骑兵就没发现,绕着营地都跑过了才被放哨的旗军捉回来。

送信的人都没发现,那隐蔽性一定是极佳的了。

还有一点就是戚继光在揣摩皇帝发现北元在西北封出的藩王居然离他们那么远之后应该是什么心态。

他料想……应当是如同晴天霹雳的,我大明传了这么多代,居然是南北朝?

所以这信上一时说了气话,也很正常。

心理上戚继光并不把皇帝送来这封让他凿通莫斯科的命令当成真的,并预感到等皇帝从南北朝带来的羞耻中气消了,就会收回成命;因此在这之前,戚继光还要保持皇帝最忠心且任劳任怨的武臣这一身份,耐心地把这个计划做出来。

比方说先派人向北探明矿山、盐场、林场所在,继而向西探索,找到有价值的土地。

往北肯定平白无故的土地是没有价值的,连活人都没多少,没有价值就无法长久,无法长久做出再精妙的计划也是空谈。

如果没有矿山,那干脆就拉倒,这事儿它成不了。

有了矿山,把铁路从沿线修起来,引入矿工、牧民来工作,有价值有利益,后面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还真别说,正因为戚继光自己都认为这份报告不会得到实施反倒没有心理压力,非常认真且放肆的做计划……做着做着,他居然产生一种自己都信了的错觉。

这地方要是有矿,没准还真能征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