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天津遇刺(2 / 2)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2294 字 10天前

从某些方面来讲,时报的出现,等于多了道民间舆论监督官员们。崇祯觉得其实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所有报纸都如时报这样态度公正。就如其它几份报纸,就有些肆无忌惮。什么话都说,什么人都敢评论,他们的议论对于朝廷的威信确实很有影响。

但总的来说,崇祯还是比较喜欢时报的。不但里面报道的天下时事新闻很迅速很真实。而且许多官员们都隐瞒的东西,比如地方灾情等,他们会及时报道。

而且另一方面,崇祯深居宫中,对于外面的事情全靠下面的人禀报,难知民间真实景象。而时报上的许多民生经济,上面有许多民生的东西,就连那些夹缝边角上的广告,里面也有不少房屋商铺的租赁价格,大宗货物的买卖交易价格,再比如那些招工的信息,很清楚的有招聘各种工匠、工人的薪水多少,让他对于民间百姓的生活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印象。

而这些,往往都是官员们很少告诉他,也多报告的含糊不清楚的地方。

“陛下又在看报纸啊,京中又有新办的报纸发行了?”周皇后缓缓而来,见皇帝在看报,便问。

崇祯扬了扬报纸,“是时报,今天增刊。”末了,他又加了一句,“楚国公终于离开辽东踏上回京的船只了。”

“陛下,继业为国征战,劳苦功高,切莫辜负了他。”

“皇后这话是什么意思?”崇祯惊讶的望着周后。

周皇后犹豫了会,最后还是说了出来,“臣妾近日也听到一些传闻,不好的传闻。”

“什么传闻?”

“听说如今京师上下都在传一句话,‘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辽东已定,楚公当烹。”

“是谁造谣生事?”崇祯黑着脸怒道,“朕岂是那种鸟尽弓藏过河折桥之人?”

皇后又问,“臣妾听说陛下要为继业封王!”

崇祯点了点头,没有对周后隐瞒。

“朕确实有这个打算,继业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朕当然得重赏酬功,不封王不足以酬谢其功也。”

当然,这是表面说话。实际上,崇祯真实的意图,是要借封王之机彻底剥夺刘钧的兵权。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思虑着要如何对待立下不世之功的刘钧。

他没想过要杀刘钧,刘钧一直都表示的忠心耿耿,尤其是刘钧还有一批同样忠心耿耿亲自带出来的部下。若杀了刘钧,弄不好就要逼反他的部下。当年他逮捕袁崇焕,祖大寿立即带兵撤离京师,攻破山海关撤回辽西。

这样的事情,可一不可再。

可崇祯同样难以再放心让刘钧继续掌兵了,刚刚从湖北传回的消息,闯贼李自成率流匪数万出陕西攻打湖北郧阳,结果在湖北老家养病的刘钧心腹大将原镇江总兵张山,在此之时,集结湖北的各府州的团练,与李自成战于郧阳,大破闯贼,斩首数千级。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难以平静。

不但刘钧能打,刘钧的手下也这么能打了。短短几年,如今刘钧手下已经有了不下十万楚军精锐,虽他费心把这些兵马分割到两湖、海军和辽东三个不同地方,还把刘钧调入京。

可崇祯还是难以放心,松锦之败,朝廷损失惨重,唯刘钧的麾下没有半点损失,在刘钧收编了孔有德等叛军降兵后,实力反而大增。

崇祯不想杀刘钧,也杀不得。就算招刘钧入京做个直隶总督,崇祯也十分不放心。最终,崇祯打算干脆把刘钧捧起来,捧的高高的,封刘钧一个王,然后就可以从此把他高高架起了。

大明以往没有异性王,徐达等封王也只是死后追赠。就算是大明的宗室封王,可封王后都得出京就藩,一辈子只能呆在封地混吃等死。

崇祯打算封刘钧一个郡王,破格加封,然后让他一辈子呆在京师当个闲散郡王,每天上上朝。兵不能让他带了,以后就让他在京师负责财计吧。崇祯打算把四海银行收归朝廷,然后让刘钧亲自负责,替朝廷管钱袋子。

“朕知道古往今来,大臣功高者难免君王猜忌,往往最后不得善终。朕很感激继业为朕为大明所做的这一切,朕不希我们最后落到那个结果。朕要给继业封王,成就一段君臣相知的佳话。”

崇祯当天稍后召见了礼部官员,向他们交待,让他们为即将入京的刘钧,准备一个最盛大的欢迎仪式。到时,朝中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九卿等大小官员,皆要出城相迎。

同时,崇祯也正式向礼部官员表明他要册封刘钧为王的决定,让礼部开始筹划封王事宜。

但在就第二天午后,一骑快马入京。

快马送回一个惊人的消息,楚国公于当天早上抵达天津港,当天码头上无数百姓前往等候迎接。

就当刘钧下船登上码头,受到无数等候百姓热烈迎接之时,突然人群中有人向楚国公行刺。刺客混在迎接的人群中,趁机用手弩射中楚国公。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惊的跳起,“楚国公情况如何?”

“胸口中箭,伤势严重,还在昏迷未醒之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