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犯蠢的太子(1 / 2)

公子九 两边之和 1981 字 15天前

送走黄元奎父子阿九就把桃夭喊来了,一同来的还有桃花。阿九瞪她,“这是你桃夭姐姐的事情,你跟着掺和什么?去,去,去,算你的帐去,也不怕羞着你桃夭姐姐。”

桃花挽住桃夭的胳膊,站着没动,“我帮桃夭姐姐参谋参谋。”那神情又无辜又理直气壮。

桃夭也道:“桃花又不是外人,何况这也没什么可避讳人的。”

既然当事人都不介意,阿九还有什么好说的?他把黄砚的情况和黄家的意思说了一遍,当说到黄砚的厌女症时,他就看到桃花和桃夭的眼睛瞬间亮了,桃花抢着道:“这是个大优点,男子多薄情,这个厌女症倒是省心不少,桃夭姐姐,嫁了!”她捅了捅桃夭。

桃夭也十分意动,什么荣华富贵啦都是虚的,要是男人的心不在你这,他就是再位高权重又有何用?现在她正学着打理铺子,养个家绝对不成问题。

“王爷,我答应了。”桃夭点头,既然王爷和桃花都看好,那应该错不了。即便错了,还有王爷呢,王爷肯定不会不管她的。

“行,既然你答应了,那回头我把你的意思告知与黄家,让他们赶紧挑日子过来提亲。”阿九一拍手决定了。

桃夭有些羞涩,“王爷,也不用这么急吧。”

阿九笑道:“怎么不急?我看黄家那小子可着急了,不都说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吗?年前出嫁肯定来不及了,但至少得把亲事订下来,把礼给过了。还有你的嫁妆也该准备起来了,别的大家闺秀都是一出生家里就开始攒嫁妆,咱们虽不用那么讲究,但本王府上嫁出去的,也不能寒酸了坠了本王的威名。”

顿了顿阿九接着道:“黄家无论给多少聘礼,本王一文不留,全都给你陪嫁回去。你的嫁妆比照桃花,出了相府给她的那一部分,你和桃花是一样的。我不耐烦管这个,你和桃花自己弄去。”

桃夭动容,“王爷,不用,您不用给我那么多的嫁妆。”她在王爷身边不过两年多,哪里比得上桃花与王爷一起长大的情分?王爷待她这么好,哪怕不给她备嫁妆她也感激不尽了,她本是该死之人,能活着,还活得如此体面恣意,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阿九大手一挥,“瞎说,女人的嫁妆多少都不算多,嫁妆是女人的胆气,嫁妆丰厚腰板才挺得直,婆家才不敢轻视,入乡随俗,这规矩咱得遵守。何况我的家底你也是知道的,就是再嫁十个你也用不完。不给你们用难道放在库房里发霉?”阿九虽爱财,爱的是财富增加的过程,当然他也不是个吝啬的人。

就在所有人都痛骂宜城知府狼心狗肺辜负圣恩的时候,他的密折送到了昭明帝的案头,其间历经了千辛万苦。昭明帝看后,眼底闪过失望,半张脸隐在光影了,晦涩难明。

密折上他进行了自辩,言说自己沐浴圣恩,对朝廷对圣上一直忠心耿耿,绝没有投靠逆王之说。他恳请圣上派钦差前往宜城调查实情还他清白。最后还隐晦地点出他现在的处境,被太子殿下缴了官印控制了起来。当然他原话不是这样说的,还给太子的行为找了美好的借口,但意思是这么个意思。

昭明帝的失望是对太子的,宜城知府是否是被冤枉的他并不放在心上,他失望的是太子既然都把宜城知府控制起来了,却仍能让他寻机送出密折,哪怕太子直接斩了宜城知府,昭明帝心中还欣慰些。

宜城知府,正四品朝廷命官,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却被解职关押,太子年轻不经事是不假,他不懂这其中的利弊,可平南候和吴国公懂呀,他俩肯定会劝阻。一公一候,其中一个还是太子的岳父,都没能拦住太子,可见太子是多么执拗而刚愎自用。

才能平庸也就罢了,还听不进臣子的劝谏,这样的太子,这样的储君,昭明帝很失望!

昭明帝坐在龙椅上一动不动,面无表情的脸如大理石一样冷凝。许久,昭明帝才伸出手抓起那份密折,五指收紧,足足有半盏茶的功夫,才将密折递给福喜,“处理了。”他还是想再给太子一个机会。

“奴才遵旨!”福喜心里捏着一把汗,圣上的异常他全看在眼里,他不是不好奇密折上的内容,可他却低垂着眉眼,直接把密折投进火盆,看都没看上一眼。到了他这个位置早就深知有些好奇心是要不得的。

密折化为了灰烬,昭明帝紧皱的眉头却没有松开,自入冬以来就没一个好消息,昭明帝揉着眉心,十分疲惫。

昭明帝本想着毁了宜城知府的密折,替太子挽回些颜面,可很快他就被太子蠢哭了。继宜城知府之后,太子也上了奏折,弹劾宜城知府避战畏战,疑似与逆王勾结,并说为安定军心,他已经把宜城知府关押起来了。

群臣哗然,正四品的知府,在没有确凿证据,罪名尚未订下的时候,太子殿下说关押就把人关押了,这怎么得了?就是圣上也不能无故惩处臣子呀!

昭明帝脸色铁青,要是太子在场,他一定会把奏折扔他脸上。这个不省心的,亏他还想着替他描补。你要弹劾不知道走秘密通道吗?非明着上折,现在朝臣全都知道了,他就是有心护他也压不住众多的声音呀!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大多数臣子是站宜城知府这边的,毕竟同为臣子,今天是宜城知府,明天也许就是他们了。所以他们要求圣上彻查此事,尽快弄清楚事实真相,消除误会和不好的影响。

太子一派的官员,虽然心中对太子殿下的作为不大赞同,但面上还得声援,要求把宜城知府押解进京审查。但谁心里不明镜着?连充足的证据都没有就往京中押解,这是打谁的脸?这是屈打成招的节奏啊!宜城到京城也算是千里了,这一路能不能平安还两说,即便平安到了京城,进了诏狱,还有能清白出来的时候吗?尤其是弹劾宜城知府的人是当朝的太子殿下。

即便运气逆天能清白出狱,可在诏狱滚了一遭,铁打的筋骨也垮了,还有什么前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