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眼前的几百号人马,竟然就有2台,那玩意儿的实战威力可能他们没有幸亲眼见过,但插在炮身上一排20发粗如小儿手臂黄铜色的炮弹,仅只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那若是打到人身上,绝对是一击两半,就算是身前厚厚的沙包和墙垛在这种大杀器面前也给人不了丝毫的安全感。
不得不说,这帮守城的士兵们不愧是中央军的正规军,见识的确不少。他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一听到城里依照先前刘浪和他耳语时约定的三声盒子炮枪响,迟大奎就命令除了伤残士兵以外的500人临时组成两个连队,由他和俞献诚各率一连,威赫潼关。
根据刘浪的命令,除了十挺马克沁重机枪,十八挺捷克造轻机枪,就连独立团压箱底的两个宝贝都给他搬出来了。也就是让守潼关的士兵们惊惧的那两个大玩意儿。
厄利孔20毫米机关炮,抗战时期中国最强有力的反装甲武器。说是炮,其实不如说它是重机枪更合适,但这个“重机枪”20毫米口径可比12.7毫米重机枪厉害多了。在淞沪战场上,整个十九路军若不是有这十台机关炮撑着,估计早被炮火猛烈的日军给打歇菜了。
说起机关炮的诞生,其实是由于航空业的迅猛发展,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飞的也越来越高,面对来自空中的威胁,各国的军事专家们在一战后纷纷提出了更大口径防空武器的设想,于是20毫米机关炮的设计便应运而生。而瑞士奥利岗公司生产的厄利孔机关炮就是其中之一,从强大的美军在整个二战期间直到二战结束,总共生产了超过十二万门厄利孔机关炮的庞大数量,就可以想见偏爱重火力输出的美军对这种机关炮的偏爱。
实在是厄利孔机关炮的性能极其优异,加上三角架的底座总重也不过200kg,却能以400-500发/分的射速将粗如大雪茄般的炮弹输送到2公里的高空中,更可以在500米的距离击穿30毫米的钢板。在这样巨大的威力面前,半金属结构的飞机根本不堪一击,一旦被炮弹击中,只能是机毁人亡的结局。
蒋氏领导下的中华民国政府出于对防空的需要,也在1930年初,从瑞士进口了超过200台机关炮,分发到各部队做为防空利器。
近代中国各地军阀混战打得挺热闹,可若是说到飞机,那各家还真没几架,包括蒋委员长领导的中央国民政府。
有防空炮用不上那不是暴殄天物?当然不会,智慧的中国军人们开发出了防空炮的另一功能----平射。
没想到这一偶然灵感却将厄利孔机关炮威力巨大的火力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在淞沪一战中,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在厄利孔机关炮面前就是个渣渣,一轮对射下来,日军往往死伤惨重,那怕是躲在工事中也会被飓风般的20毫米炮弹撕的粉碎。
就是这样一个夸张的大杀器,现在就在他们面前,蓄势待发。
正在城墙下工事里远远观察事态发展的苟城守听到急匆匆从城墙上跑来的士兵汇报后,脸色一片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