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战舰从钓鱼岛或者这时候的名字钓鱼屿带回的,只是总共不到万斤的样品而已。
真正开发仍旧需要时间。
毕竟钓鱼屿及所属几个小岛都不适合大船靠泊,岛上也没有建筑,如果当战俘营还得修一个堡垒,常驻一支军队,配备上大炮和几艘巡逻的战舰。控制战俘的手段倒是简单,只要控制淡水和食物就能逼他们干活,这样监管他们的堡垒就必不可少,而且还得防止荷兰人武力营救,这样最少也得驻一个营。
总之前期建设必不可少。
最重要是淡水,钓鱼岛上的淡水不多,至少无法承担上千人消耗,必须得建集水池以收集雨水,这个还得向那里运输水泥,
好在那里的食物很好解决。
一来山羊多二来近海是渔场,原本历史上倭国人就在上面建设过鲣鱼加工厂,当然,最重要是距离近,从鸡笼过去无非几百里海路,而且还是黑潮海路。
这样算算前期建设两年时间,后年这个时候就可以正式开始进入产出阶段了,先在钓鱼岛采,然后从刚刚改名台湾府的赤坎建立起去东沙的航线,再开始从东沙采。这样一步步走到资源最丰富的西沙,那里是中国近海最大的鸟粪岛,六十年代就是那里的鸟粪支撑中国南方水稻,甚至两湖都用那里的鸟粪。整个西沙群岛储量当时估计三十万吨,其中二十万吨集中在永兴岛,而且这是经过了日本人疯狂开采后的,二战期间日本人每年从那里运走数万吨。至于开采极其简单,用当时工人说法,有树的地方挖开底下全是厚度超过一米的鸟粪,挖了装袋运走就行。
后来化肥工业发展,再加上堪称疯狂开采导致资源越来越少,才停止了那里的生产。
总之鸟粪事业就这样起步。
同样起步的还有台湾的硫磺产业。
实际上之前荷兰人就已经在台湾开采硫磺,蔗糖和硫磺是荷兰人在台湾的主要产业,剩下就是刮地皮的横征暴敛了,毕竟台湾岛上到处都是这东西。但那都是零星小矿,而杨庆和郑芝龙合伙在台北获得的巨型矿场就是质的改变,那可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真正的大型硫磺矿。
有这个就不用考虑以后的硫磺供应问题了。
至于开采……
好吧,这个还得用奴隶。
“买黑奴?”
郑芝龙说道。
台北的发现让他欣喜若狂。
杨庆说的不错,那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不但是硫磺,郑家的人还在鸡笼一带找到了金沙,而之前西班牙人就已经开始在鸡笼挖煤,黄金,煤炭,硫磺,三样加起来他们合伙的台湾开发公司一片金光闪耀。
但是,工人问题很严重。
没有足够的工人。
虽然可以从福建一带招募,但随着大明经济发展,尤其是地瓜的全面推广,哪怕福建的山民也不是很愿意冒险去台湾了,之前郑芝龙能组织大规模移民是当初福建饥荒,但现在地瓜越来越多,饥荒的威胁锐减,福建人口也没到清末那级别,老百姓往外跑的欲望不高。尤其是采硫磺这种纯粹拿命换钱的工作更缺乏吸引力,而战俘数量太少,还得留着以后挖鸟粪使用,这样就只能用奴隶,这时候黑奴贸易红火,这一点郑芝龙是很清楚的。
“黑奴太贵,鬼佬把他们从非洲运到这里死亡率太高。”
杨庆否决了这个提议。
“这倒是。”
郑芝龙很有同感地说。
原本历史上郑家的军队其实就有少量黑奴的。
“但是,咱们可以买土人。”
杨庆说道。
“这不好办,土人都是宗族,他们不会卖自己的族人。”
郑芝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