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钱币(1 / 2)

如果说永平四年到永汉二年间,是董卓开始起家的一段日子,那么建安初年,就是张扬奠定根基的时间了。

这一两年的时间,张扬迅速的崛起于并州,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靠着几场至关重要的战事,将自己的名字牢牢钉在了历史的墙壁上。

不过,他又和袁绍、袁术等人不同,人家袁绍属于厚积薄发,祖宗经营了两三代,才乘势而起,随风而上青云,多数的时候,只靠着那四世三公的名头

,便能让众人纷纷归附,甚至他还能挑挑捡捡一番。

反观张扬,那纯粹是打出来的,若说像的话,和吕布、孙坚等人有更多的共同点,起于微末,根基薄弱。很有点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的意味,最后能

走到哪里,着实也不好说。

不过,张扬又和谁都不同,吕布直到现在为止,才算是自己当了主公,而孙坚虽然不是名门望族,但在吴郡的名望也是不小,反观张扬,他才是真的一

路杀出来的,不过,他还有个系统的帮助。

而且,作为大汉边地的并州战事频繁,其实也算不上什么起家的好地方,这也是张扬为什么自来到北境之后便大战不断,一直都没时间好好停一停,看

看自己治下发展的原因。

不过好在张扬的这辆滚滚战车终于暂时停下了向前的车轮,而张扬这个掌舵者也终于有时间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属地了。

巡视并州、修订律法、制定选官制度等等,虽说这些事做得有些仓促,暂时还显不出多大的成效。

也没有太多能拿得出手,并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因为在一些诸侯称王称帝之后,也都干过同样的事,但张扬又和他们大部分人都不一样。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扬麾下并没有出现大肆犒赏有功之臣的以为,也没有滥发官爵,没有大肆征兵,更没有修建殿宇,铲除并州世家的意思。

不过也可能是因为汉室尚存的原因,天下间,除了幽州那个不知死活的张举之外,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称王称霸,没有名分,自然也就不好大肆犒赏有

功之臣。

最重要的是,张扬麾下这个渐渐成型的政治军师集团中的人们,也没有像后世的黄巢起义、太平天国等暴发户一样,乍得富贵,就互相攀比,为了爵位

权势而拼命的争夺厮杀。

这些都是农民起义军在膨胀到一定阶段所必然面临的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

可在并州,甚至一点苗头都没有。

张扬任命的几位太守,杨业、徐晃、林冲、寇准、田丰等人,不是军中宿将,便是一直跟随的老人,最重要的是,张扬的麾下本身便没有那些嚣张跋扈

之辈,而张扬本身的威望便无人能及,麾下文武自然也就不会去挑衅他的权威。

再加上张扬又安抚住了太原王氏并州大族,让本就顶着并州自己人的他更容易得到本地世家的支持和接受。

而除了张扬,军中资格最老的周仓、裴元绍等人被张扬扔在了草原,也避免了他们和新晋将领的矛盾。

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制度和用人的问题。

在制度缺乏保障的时候,该如何妥善用人的问题也就凸显了出来。

有的人一旦得势,便大肆安插亲信,尤其是兄弟子侄等有血脉牵连者,不管才能如何,都要居于高位,除了显示自己家的尊贵之外,也有防范他人之意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个道理。

最明显的,自然就是原本历史上曹操和袁绍,只不过,曹操安插的本家兄弟子侄,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才能压制得住

如张辽、徐晃这等名将。而袁绍则不同,他的两子,一侄基本上全是废物,防没防范得了他人暂且不说,还搞得自家麾下四分五裂,一众大臣纷纷站队

,互相攻讦,所以才在袁绍死后,偌大的地盘瞬间四分五裂,被曹操捡了一个便宜。

而作为一个穿越者,张扬自然就没有家族的拖累,而且,他的用人也算是可圈可点。

他倚重于刘伯温、田丰、吴用、寇准、法衍五人,刘伯温和吴用不需说,不仅是他召唤出来的,而且这两人,一个是揣摩人心的高手,一个是出谋划策

的谋士,他用起来也放心。

而寇准是内政之才,也一直发挥着他的才干,更兼之系统给他的身份本就是并州本地人,也显示出了张扬的度量。

田丰内政、计谋都十分出众,更兼之其是冀州大族出身,名望不凡,能有安定人心的效用。

法衍是凉州人,长于军谋,张扬任命其为军师将军,也算是人尽其才。

徐晃乃是降将,张扬却毫不犹豫的让他接任了西河太守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