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幽州破(1 / 2)

张扬麾下经商的世家其实不少,毕竟如今天下,说起商业最发达的州郡,几乎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上一声并州。

在并州,商人不会受到任何的歧视,至少在官府的眼中,商人和读书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不会如同之前一般,天生便拿着鼻孔看人。

别小看这一点,商人不缺钱财,但之前的地位却很低,虽然乱世之中不像太平盛世那么严格,但想以商人的身份为官依旧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放眼整

个天下,也就有数的那么两个,一个沈富,一个糜竺,如今都在张扬的麾下。

所有商人都清楚,别说在乱世,哪怕是太平盛世,钱财都比不过权势,可能那些官老爷们的一句话就能让你倾家荡产,所以并州的一视同仁便显得十分

难得,张扬受到商人拥戴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书籍不同于其他商品,之前不论是战马、煤炭这些,只要运出去卖便是了,根本不愁销路。

但书籍不同,竹简从商朝便已经开始使用,到汉末有近千年的历史,骤然变成纸质书籍,别管你有多少好处,但一些老古董不愿接受就是不愿意,你还

拿他们没办法。

若是碰到一两个脾气倔的,出来批驳两句,你再想把书卖出去,无疑是难以登天。

张扬不指望能靠卖书赚钱,和战马、食盐相比,卖书这点利润,张扬还真看不上眼。但是将作营、徐光启花费这么大的功夫改良纸张,研究印刷术,自

然是希望纸质书籍能够推广,进而打断世家对知识的垄断,再联合科举,打断世家对官职的垄断,如此一来,世家这个名词自然而然就会在历史之中消

亡。

但这些的前提都是书籍能够为大部分人所接受,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谈。

这点绝对不是杞人忧天,就像张扬所处的后世,电子书比纸质书籍更加方便,但仍有不少跳出来批驳。

当然,谁优谁劣不好说,但选择什么是别人的自由,你可以说纸质书厚重,有文化感,但别人也能说电子书方便,能利用一切时间,捧一个贬一个的行

为,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可问题是,想找一个这样的人,并不怎么容易。

并州的商人很多,而且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实力都很庞大,但在士林中的声望嘛...

别看晋阳王家、闻喜裴家、祁县温家在并州是首屈一指的世家,但放到整个大汉来看,谁认识他们?说到底,晋地的文化底蕴并不深厚,王家好歹还出

过一个司徒王允,但裴家中历代官职最高者竟然是刚刚被张扬提拔成工部侍郎不久的裴清,这底蕴,不提也罢。

徐州的糜家情况好上一些,糜竺之前好歹是徐州别驾,虽然不到两千石,但也勉强算得上地方高官。但不论陶谦还是吕布,看重的还是糜家财大气粗,

对于糜竺这个人,他们未必有多重视。

说到底,商人还是被人鄙视的行业,甚至比工匠还要不如,这些以一介商贾起家的豪强,在士林中的威望其实有限的很。

换个思路,从大儒中找呢?

张扬不是没考虑过,但这个时代的大儒一般都清高,不说家无余财,但肯定实力不甚雄厚。既然要做,张扬就不准备小打小闹,最好能在第一时间就将

纸质书籍传遍整个大汉州郡。而那些大儒不管是家财,还是关系网,明显都不足以支撑这么庞大的消耗。

相比这点,张扬反而觉得说服他们不是什么问题,毕竟只要是个人就能看出纸质书的好处,能当大儒的自然不是傻子。

符合要求的,张扬麾下不是没有,而且还不止一个。

一个是张扬的岳父,大儒蔡邕,另一个则是刑部尚书钟繇。

按名气来说,自然是蔡邕的名气更大,至于钱财,蔡邕虽然算不少富裕,但张扬可不缺,蔡邕只需出来为纸质书正名便可。说得通俗一点,就像后世的

广告,蔡邕就是形象代言人,具体怎么操作,张扬完全可以放手让糜竺等人来处理,在这方面,他们都是行家。

颍川钟家虽然比不上荀家,但比晋王王家可好上不少,唯一欠缺的是,如今的钟繇还有些年轻,远远没有达到名声四海皆知的地步,郑玄这等级别的大

儒可不会卖他这个小家伙的面子。

其实还有一个人勉强也合适,那就是张扬的另一个岳父乔玄,乔老头当过太尉,论起官职蔡邕拍马也赶不上他。不过他的名声更多地是在南方响亮,在

北方,远远没有蔡邕的名头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