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田老师的"贴心"(2 / 2)

哼!

……

一到早自习下课,云起便迫不及待打开了这一沓资料。

陈懿经过时,看到她那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的模样,心里更是一阵嗤笑,果然是穷人家的孩子,这么一堆废纸都这么开心?不会以为能卖很多钱吧?

眸光闪过一抹不屑,暗地里更加为自己的那个决定感到高兴,这样的人,就该付出那样的代价!

到时候,……哼哼,全校攻击,自然会滚出四班,甚至云染………

哈哈哈哈……真是活该!

想到这里,出走班级的步伐更加轻快,面上也愈发愉悦了。

许兮倒有些受宠若惊,想着可能是有什么开心的事,倒没怀疑其他的。

……

云起埋头资料,压根儿没注意眼前走过的一切。

水润的杏眸,流光溢彩。

尽为眼前的资料:

一、浮士德的精神根基:奋发向上

我们能将他搭救,他永远奋发向上。

这是歌德诗剧《浮士德》悲剧第二部第五幕中天使的唱词。天使拯救浮士德,不是因为天使的力量强大,而是浮士德那种永远奋发向上的精神.

浮士德,这位老博士,他花了一辈子时间穷究学问,当面临晚景凄凉时,他却与魔鬼靡非斯托签下协议,以自己的灵魂为条件,换取青春与爱情。浮士德从开始便是一个斗士,他与命运斗争,不甘老去,他要重新体验那错失的青春与爱情,而剧终,因为他的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魔鬼未能得到他的灵魂。他的灵魂随天使升入了天堂,可以说,浮士德的-生是在奋斗中度过的。

在命运面前,他并不服输,他不愿这样老去,所以他与魔鬼签下协议。当他以灵魂为赌注换取青春与爱情时,他俨然一幅勇敢的斗士模样!他敢于追求爱情,当他在街头看到玛格莉特走过时,直率地对她说:“美丽的小姐,容我冒昧,挽着你的手,送你回家去?”,后来他与海伦的结合何尝不是冒了很大的危险呢?当他的儿子逝去,海伦随子也一并消逝,他又醒悟过来,认为“事业是一切,声名乃虚无”,开始另一段新的奋斗旅程。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部奋斗史。虽不似牛虻或者保尔那样一生在戎马倥偬间,然而也可谓陵谷一路,奋斗一生.

可以说,浮士德精神的实质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诗剧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出来。在《悲剧第二部第五幕)》浮士德与忧愁的对话中,浮士德这样说道:

他该如此踏上人生旅途:任鬼魅出没而我行我素,于行进中寻找痛苦、幸福,

他呀,没有一瞬感到满足!

正是这样一种没有-瞬感到满足之情的浮士德,不停地奋斗向上,浮士德是勇敢的斗士,浮士德精神凝缩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作者歌德在剧终“神秘的合唱”段中,这样写道:

一切无常象,无非是个比方。人生欠缺遗憾,在此得到补偿;无可名状境界,在此成为现实;跟随永恒女性,我等向上,向上。

这里点出了浮士德精神的根基,便是这样一种向上,向上,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二.浮士德的名利观:视名利为虚无

浮士德是一个专注于事业而轻视名利的人。轻裘肥马的争夺,名利场的钩心斗角,全然与他无关。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从剧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

在《浮士德)》悲剧第一部“玛格特的花园”这一篇中,浮士德这样说道:

名称不过是声响,是环绕日光的云影。

这里很容易看出浮士德的名利观,他鄙视名利,看轻权威,认为名称不过响彻一时的声响,或那缥缈的云影。足见.在他的心底,名利是没有什么地位的。浮士德这种虛无的名利观,与庄子《逍遥游》冲“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观点有契合之处,同样不以名利为羁绊,同样视名利为虛无。

那么,浮士德是怎样看待名利的呢?在悲剧第二部第二幕“珀涅俄斯河下游”中他这样写道:

你是位真正的大伟,人,听不得别人阿谀奉承。

对赞扬总是谦逊回避,好像你原本平淡无奇。

浮士德认为真正的大伟人,是当谦逊回避的,认为自己

“平淡无奇”的,秉持这种虚怀若谷的谦逊,不受名利光环的照耀,不在赞扬的光辉下接受人们的阿谀奉承,即为浮士德心中的伟人形象。这似乎同中国传统儒雅人士的名利观契合。比如韩愈在他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中就说:“与其有誉於前,孰若无毁於其后;与其有乐於身,孰若无忧於其心。”韩愈是不汲汲于名利的,从他与浮士德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淡定酒脱之气。

似乎中国从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后,中国文士底之里蕴藏一种归隐之气,这归隐之气似离群索居,其实质却更近于淡泊名利的文士之傲骨,而浮士德的名利观与此极为相似,其致一也!

在悲剧第二部第四幕“连绵的群山”一篇中,他这样说道:

我要赢得统治权连同财富!事业是一切,声名乃虚无。

浮士德的名利观很明显,淡泊名利,不以声名为意,他专注于事业本身,而非虚荣的光环。他认为伟人当谦逊回避,自感平淡无奇,而不是在名利的光环下得意忘形夸夸其谈之辈、名利于他,不过那转瞬的声响,缥缈的云影罢了。

三.浮士德的挫折观:直面挫折,不断拼搏在悲剧第一部“夜“这一篇中,浮士德这样说道:虽然我没疑虑和内疚的困扰,

地狱啊、魔鬼啊我全不担心一然而欢乐也被完全剥夺。

这里我们可以管窥浮士德的挫折观。他认为,没有魔鬼与地狱的苦痛,没有疑虑与内疚的困扰的人生,欢乐也没有理由。足见,他是认为人生当有挫折的。这点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也有契合之处。所谓“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同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提到的“痛苦是人生的必修课”思想契合。

而面对人生欢乐的孪生兄弟——苦痛、疑虑、内疚等,浮士德认为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浮士德挫折观的一部分。而我们以何种态度面对这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是浮士德挫折观的另一部分。浮士德是积极向上的.以他的观念,我们当坚强拼搏,奋斗向上。这点也正符合浮士德精神积极向上的根基。

在悲剧第一部“书斋“篇中.浮士德这样说道:

任痛苦和享乐相互交替,任成功与失意彼此混合,真正的男子汉只能是不断活动,不断拼搏。

浮士德敢于面对人生的苦难与挫折,而不是回避它们,勇敢地面对苦痛,他主张“不断活动”、“不断拼搏“,无疑是我们当持有的正确的对待挫折的态度。浮士德的挫折观里有那样-股子精神,坦然地承认并面对苦难挫折的存在,这份坦然真诚,让我想到苏洵《名二子说》中所言“轼乎,我惧汝之不外饰也”,浮士德的那份坦然与直率,便是“不外饰”的坦然,也即《大学》冲所言的“诚其意”。很多时候我们会遭遇很多挫折,尤其是年轻人,常感叹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殊不知,我们本当明白人生的旅程并不是那样顺利的,只有作好承受苦难与挫折的打算,“不自欺”,我们才有勇气去

面对挫折,并战胜之。如浮士德般“不断活动,不断拼搏。”

浮士德告诉我们,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屏蔽挫折苦难,快乐也将一并消失。而直面挫折,我们需要的是百折不挠的勇气与毅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浮士德的挫折观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浮士德的道德观:正大光明

浮士德在悲剧第一部“夜“这一篇里这样说道:你追求成功必须正大光明!别做头戴铃铛帽子的小丑!“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浮士德的道德观。首先,便是“正大光明”。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浮士德的道德观上也影射其作为一个君子的凛然正气。浮士德是积极向上的,他追求成功,淡泊名利,直面挫折,他又是正大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