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最先下车,从后备箱里提出几盒老年人营养品,沈彩榆看到自己手中提的水果篮,有些逊色,看不出,他比自己考虑得更周到。
近几年房地产开发过度,只要有大片的水田菜地就被征收。杨村也一样,周边是高楼大厦,里面包围着小家小户。村道是以前留出的,当时没有考虑到会发展这么快,所以只允许一辆小车通过。邻里也和谐,为了方便行人,有私家车的人家都很自觉的把车停在祠堂外,以让村道能够顺畅不拥挤。道路并不是坑坑洼洼的黄土路,而是水泥路平铺到村尾。
房屋多是七八十年代的产物,基本都是自留地建起的,所以,占地面积大但不高,有四层楼的实属罕见。屋外多有宽敞的庭院,前院一般有花圃花带,后院有菜园果树,有些还有鸡窝狗窝。家家户户基本都装有手动摇水井,虽然现在自来水很方便,种菜洗菜洗衣服多用井水,节能又环保。俨然一副城中村的感觉,比乡下好一点的是交通便利,走出村口,即是繁华的大都市。
杨最的家在村道前段,步行5分钟即可以看见被橙色的纸炮花覆盖的围墙和大门。门面是用白色水磨小砂石粉刷的,有些年代了,所以表层有些黑苔。两边的对联是新写上去的,遒劲有力的字体可以反映出写字人的刚正不阿之气。
村里的人大都认识,现在又赶上过年,外面工作的人也回来不少,热情起来,家长里短的问个不停。
杨最走在前面,向各位长辈友好的问好,沈彩榆畏畏缩缩的跟在后面,怕走丢,又担心有人过问,只能保持一段距离。一个村妇还是发现了她,嬉笑道,“哟,杨最呀,都带小女朋友回家了,我都说国哥的福气最好了,儿女孝顺,子孙满堂,现在,连小杨最也有着落了。”
杨最向沈彩榆引荐道,“这是五叔婆,凯哥的奶奶!”
连凯哥是谁都不知道,更何况是他奶奶,沈彩榆只是笑着打招呼,“五叔婆您好!”
跟五叔婆谈话的老妇回过头,也发现了他们,“哟,这么标致的姑娘,国嫂子肯定笑合不拢嘴了!”
杨最介绍道,“这是九姑婆,奶奶以前的牌友,不过奶奶现在视力不好,很少打纸牌了。”
沈彩榆羞涩道,“九姑婆您好!”
九姑婆最喜道家常了,“以前大生产的时候,跟你奶奶一个组,早上在地里干活,晚上在家中打纸牌,村里的人都说我们像亲姐妹。”
“是呀,有时候玩得太晚,九姑婆您还赖着不走,霸占我姑妈的床位!”杨瑛的声音从后面响起。